紙上婚變
◎文/光宇
冷靜地對待婚姻,幸福而平安地和生命中的另一半相濡以沫走好人生之路。
法國小說家呂西安·裏歇妙筆生花,浪漫無限,但他的家庭生活太平靜,太單調了。
呂西安·裏歇每天到圖書館去寫作,他太太每天操持家務,並負責打印丈夫的文稿,投寄給有關報刊。
他每天回家都重複一句話:“親愛的,我希望我不在家時你沒有過於煩悶,是嗎?”
太太的回答差不多也是一成不變:“沒有,家裏也有許多事情要做。但看到你回來,我還是很高興的。”結婚二十三年來,幾乎天天如此!
但是奧爾嘉·巴列絲卡以第三者的身份闖進了他們的家庭。這個剛離了婚的漂亮、奔放的女人征服了小說家,並且要跟他結婚。
小說家畢竟是小說家,他編了一個故事,把自己與太太的現實處境轉換成兩個虛構人物的經曆。他還特意引用了他們以往生活中若幹特有的細節。在故事的結尾,他讓那對夫妻離了婚,並特意寫道:那個妻子對丈夫已經沒有了愛情,一滴眼淚也沒有流地走了,以後隱居在南方的森林小屋,靠丈夫補償給她的法郎,悠閑自得地消磨著時光……
他把這份手稿交給太太打印時,心裏難免有些不安。晚上回到家裏時,心裏嘀咕著妻子會怎麼對待他。“親愛的,我希望我不在家時你沒有過於煩悶,是嗎?”呂西安·裏歇的話裏帶著幾分猶豫。
太太卻像平常一樣安詳:“沒有,家裏有許多事情要做呐。但看到你回來,我還是很高興的。”
畢竟心虛,小說家沒有多問,他受著情感的煎熬。直到文章在報上發表後,悶葫蘆才打開。原來,太太把結局改了:既然丈夫提出了這個要求,妻子隻得強忍心中的悲傷,夫妻倆離了婚,可是,那位在結婚二十三年之後依然保持著自己純真愛情的妻子,卻在前往南方森林小屋的途中抑鬱而死。
呂西安·裏歇震驚了,懺悔了,當下就和那個令他神魂顛倒的女人一刀兩斷。
生命因相擁而美
◎文/馬德
真誠的人袒露心胸待人,熱烈地擁抱另一些生命,於是大家的生命都美麗起來。
由法國著名導演雅克·貝漢拍攝的影片《微觀世界》中有這樣一個片斷,讓人經久不忘:
兩隻蝸牛,在一條路上相遇了。也許,這是一次美麗的邂逅。一隻蝸牛伸出了觸角,在另一隻蝸牛麵前舞動了一下,隻是輕輕地舞動了一下,大概另一隻蝸牛看出了它的問候,也伸出觸角來,輕輕地舞動了一下。接著,最美的畫麵便開始出現了。一隻蝸牛從堅硬的殼裏探出身體,另一隻蝸牛也從堅硬的殼裏探出身體來。開始的時候,它們嚐試著一點一點接近,繼而開始交錯,重疊,纏繞。在明亮的光線照耀下,它們白亮而又晶瑩剔透的身體很快便相擁在了一起。一會兒若即若離,一會兒又合而為一,像久別重逢的情人,又像他鄉相遇的故交,或纏綿,或撫慰,或傾訴,或聆聽,身體與身體相觸,心靈與心靈融合,兩個生命水乳交融地融合在了一起。
這個時間足足持續了幾分鍾,如果你也看過這部電影,一樣也會為這人世間至美的畫麵所歎服。
是啊,當一個生命的個體衝破心的壁壘,不抱目的,不為私利,與另一個同樣目的純粹的生命個體相遇,乃至相擁時,生命就會煥發出它原本純淨而絢麗的光芒。這個世界太多的生命活得太累了,為權力勾心鬥角,為利益魚死網破,忙著去爭鬥,去獲取,卻拿不出時間來與相知的人促膝交談,與相愛的人深情相擁,最終憔悴在自己的心路上,從而讓人生的過程缺失了生命最本質的光華。
相擁的生命是美的。一個小孩兒問媽媽,為什麼電視裏的叔叔阿姨分別的時候要擁抱,回來的時候還要擁抱呢?媽媽說,那是因為要讓對方感覺到自己的心跳。小孩兒又問,為什麼要讓對方感覺到自己的心跳呢?媽媽說,因為怦怦怦的心跳聲裏,藏著彼此的牽掛啊!
實際上,這相擁中,所包含的何止是牽掛啊,分別時的依戀,旅途中的思念,雨來時的焦躁,風停後的等待,無法割舍的關懷,綿綿不絕的愛,盡在這深情的一擁之中。
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生命可以孤立地活下去,隻有在與另一個生命的相擁中,我們才能感受到生命最本質的溫暖。
愛左看右
◎文/陳南陽
當所有人都否定你指責你反對你的時候,你看自己的愛人能否繼續肯定你維護你支持你。
當年在挖掘特洛伊古城的時候,一位英國考古學家發現了一麵古銅鏡,銅鏡背後雕刻了一段古怪難懂的銘文,他窮盡畢生精力,請教了不少古希臘文專家,都無法破譯其中的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