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麵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把它落實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各個領域,體現到黨的建設各個方麵,充分發揮科學理論對偉大事業的指導作用,歸根到底,要靠廣大黨員幹部去組織、去推動、去落實、去實踐,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黨員隊伍,是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保證。在全黨開展以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就是要進一步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教育全體黨員,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就是要努力把全體黨員鍛煉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堅定實踐者,使我們黨始終充滿生機與活力,永葆黨的先進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兩年多來,通過學習教育活動的實踐,以及2003年以來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的試點工作,已經充分證明,科學理論一旦為廣大黨員和幹部群眾所掌握,就會變成推動社會前進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質力量。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必將推動全黨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的進一步提高,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二)新時期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要舉措
我們黨遵循馬克思主義的建黨原則,從她誕生的時候起,就把黨員隊伍建設作為黨的建設的最基本問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必須通過全體黨員去宣傳貫徹、黨的所有工作任務必須依靠黨員去完成;黨的建設的各方麵要求必須通過黨員的行為去落實,黨的各級領導幹部必須從黨員隊伍中產生。因此,以江澤民同誌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都把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作為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基礎性工程。
中國共產黨建黨80多年來,黨員隊伍不斷發展壯大,充滿了生機與活力。截至2004年6月,全國黨員總數已達6800多萬。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各項事業中,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從1997年到2002年,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的2946人中,有黨員2594人,占88.1%;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5068人中;有黨員4350人,占85.8%。特別是在抗災搶險、抗擊“非典”和其他危急時刻廠廣大黨員挺身而出廠不怕流血犧牲,堅決維護國家和人民群眾的利益,贏得了人民群眾的廣泛讚譽。
在新的曆史時期,從總體上看,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黨員隊伍是適應這些要求的,是有戰鬥力的。廣大黨員在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維護穩定的各項工作中,在突發事件、關鍵時刻的考驗麵前,發揮了先鋒模範作用,體現了先進性。但是,也要看到,由於改革開放以來國內外各種因素的影響,加上一些地方和單位的黨組織放鬆對黨員的教育和管理,致使一些黨員不能保持甚至徹底喪失了先進性。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一是理想信念動搖。少數黨員革命意誌衰退,信仰動搖。一方麵,有的黨員對社會主義最終必然戰勝資本主義產生懷疑,對共產主義的前途命運、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心不足,因此放鬆理論學習,缺乏起碼的政治鑒別力,分不清大是大非,跟著錯誤思潮跑。有的思想上出現庸俗化,沉湎於實用主義和所謂的關係學,熱衷於一些低級趣味的東西,甚至參與宗教、宗族和封建迷信活動。另一方麵,有的實現僵化,教條主義思想嚴重,對改革開放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不理解甚至懷疑,由此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失去信心。
二是黨員觀念淡薄。有的黨員長期消極落後,長期不參加組織生活,不交納黨費,不做黨組織分配的工作,根本不起黨員作用,有些甚至忽視乃至忘記了自己是個共產黨員。某地連續幾年的民主評議黨員結果顯示,“不履行黨員義務、不遵守黨的紀律、不保守黨的秘密”的“三不”黨員有逐年增多的趨勢,有些“黨員不像黨員”,甚至與黨組織討價還價。
三是宗旨意識弱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部分黨員的宗旨意識出現了思想上淡漠、行為上背離的現象。有的認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符合市場經濟規律;有的認為“吃苦在前,享受在後”與“帶頭致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是一對矛盾;有的黨員在踐行黨的宗旨時搞葉公好龍,嘴上經常說為人民服務,實際上卻不願意為人民犧牲自己的利益,甚至利用共產黨員的身份謀私利,撈“好處”。
四是“好人”現象嚴重。一些黨員過分自我保護,缺乏責任意識、監督意識,明知不對,少說為佳,對黨內一些不正常現象采取“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一些黨員隻滿足於潔身自好,自己不做違法亂紀的事就行了,對形形色色的不良現象看不慣,但不鬥爭、不抵製;少數黨員不能嚴於律己,迎合社會上的一些歪風邪氣,最終蛻化變質,墮入犯罪的泥潭。
黨員隊伍中之所以出現這些問題,除黨員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外,還有兩個重要的原因:一是少數基層黨組織對黨員不提出要求,不加強管理,不進行監督,在抓經濟建設和黨的建設中,一手硬,‘手軟,導致“黨不管黨”、’“治黨不嚴”。二是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一些基層黨組織不善於管黨。特別是在“四個多樣化”日趨明顯的社會環境中,一些黨組織不注意研究環境和形勢的變化,不注意研究黨員的工作和思想實際,在黨員教育管理中,仍然照搬過去的經驗和做法,黨員教育管理的內容、方法與黨員的實際特點和客觀需要不相適應,黨組織開展的一些教育活動不能激發起黨員的參與熱情,效果較差。要改變上述狀況,隻有麵對現實,正視矛盾,采取綜合措施,狠抓黨員隊伍建設,把保持黨員隊伍的先進性、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的任務鮮明地提到全黨麵前,把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作為解決黨員隊伍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的首要措施。
(三)實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目標、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要舉措
黨的十六大根據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基本要求,確立了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這一目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全麵發展的目標,是與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相統一的目標,符合我國國慶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符合人民的願望,意義十分重大。在全黨開展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對於完成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一,全麵建設小康社會需要共產黨員堅持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作風。我們正處在一個大變革和大發展的時期,這也是崇尚實幹精神、呼喚實幹作風、重視實幹人才的時代。成績從實幹中來,威望從實幹中來,好的作風同樣從實幹中來。隻有真抓實幹,多辦實事,才能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那種做官當老爺,高高在上,不抓落實的不良習氣;那種坐而論道,說一套、做一套的虛浮作風;那種工作擺擺樣子,敷衍塞責,不思進取的精神狀態,實為廣大群眾所不齒。為基層排憂解難,為群眾多辦實事,是黨員幹部的職責。黨員幹部隻有具有發現問題的辦法,化解矛盾的手段,解決問題的能力,求真務實的態度,做到工作目標切實,工作措施紮實;工作作風務實,能夠通過實實在在的努力,促進發展,造福群眾,這樣才能帶領群眾在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道路上闊步前進。
第二,全麵建設小康社會需要全體共產黨員發揚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的精神。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麵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仍然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我國生產力和科技、教育還比較落後,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城鄉二元經濟結構還沒有改變,地區差距擴大的趨勢尚未扭轉,貧困人口還為數不少;人口總量繼續增加,老齡人口比重上升,就業和社會保障壓力增大;生態環境、自然資源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們仍然麵臨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等方麵占優勢的壓力;經濟體製和其他方麵韻管理體製還不完善;民主法製建設和思想道德建設等方麵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在這種條件下,要建設一個惠及十幾億人口的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小康社會,任務十分艱巨。因此,2002年底,胡錦濤同誌在西柏坡學習考察時指出:“我們取得的成就隻是在偉大征途上邁出的堅實一步,要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要完成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曆史任務,要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麵,我們要走的路還長得很,我們肩負的任務還很艱巨,我們可能遇到的困難和挑戰還會很多,我們必須始終謙虛謹慎、艱苦奮鬥。”[胡錦濤:《堅持發揚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努力實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頁。]始終保持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的作風,是共產黨員保持先進性的重要體現。要完成黨在新世紀新階段的奮鬥目標,必須按照嚴“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先進性要求,通過開展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保證全體共產黨員始終做到謙虛謹慎、艱苦奮鬥。
第三,全麵建設小康社會需要全體共產黨員做勇於實踐、銳意創新的表率。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為完成黨在新世紀新階段的這個奮鬥目標,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麵,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各地各部門都要從實際出發,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努力實現這個目標。”[《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彙編》,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0頁。]提出這四個“新”,就為我們在新世紀新階段完成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而大力弘揚改革創新精神,指明了大方向和總要求。它要求全體共產黨人,積極投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把實踐作為最好的老師,把實踐的過程當作發現問題、解決矛盾的過程,當作求索真理、不斷創新的過程;它要求全體共產黨人,要有一種敢為天下先的精神,不安於現狀,不甘於平庸,不畏懼困難,不計較名利,敢於並善於打開新的局麵。共產黨員做開拓創新的表率,無論是積累創新所需的實踐經驗和現代知識,培養創新所需要的科學思維,還是樹立創新所需要的事業心和責任感,都必須依靠黨內的嚴格而科學的教育。在這個需要共產黨員帶頭創新的。
抓好先進性教育活動,進一步提高全體黨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全麵提高全體黨員的思想政治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把廣大黨員的積極性更加充分地調動起來,把廣大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更加充分地發揮出來,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就有了更加堅實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