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解決好“四個如何認識”問題,在實踐中堅定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
馬克思指出:“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製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相反,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頁。]理想信念作為精神層麵的東西,自然受著社會現實的影響,需要經受社會現實變化帶來的考驗。共產黨員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同樣需要對社會現實保持清醒的認識和把握,在曆經生與死、公與私、進與退、成功與挫折等種種考驗的實踐中努力使自己的意誌和信仰愈益堅定。
人類社會的曆史進程表明,社會實踐越是向前發展,新情況、新問題就越多,各種矛盾也就越複雜。經濟、政治、文化領域是這樣,思想領域也是這樣。近年來,伴隨著世界的變化,人們思想觀念和精神狀態也發生了積極而深刻的變化。我們黨內和社會上的思想主流是好的。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麵對世界社會主義事業出現的嚴重挫折,麵對實行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出現的“四個多樣化”的情況,麵對我國經濟體製轉換時期的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麵遇到的各種複雜矛盾和困難,在一部分群眾中確實產生了這樣那樣的困惑、擔心和憂慮,甚至我們的一些黨員和幹部也程度不同地產生了“信仰危機”。在這種形勢麵前,共產黨員要堅定理想信念,必須注意從國際和國內、曆史和現實的角度分析、思考新形勢下對人們思想活動發生作用的客觀環境及其基本特點,努力弄清楚那些影響人們思想活動的重大問題。隻有這樣,才能澄清模糊認識,分清原則是非,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前進信心。
當前,需要深入研究和弄清楚的重大問題很多,從共產黨員堅定理想信念的角度看,側重需要解決好“四個如何認識”問題。
第一,如何認識社會主義發展的曆史進程問題。
社會主義事業在20世紀曾經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經曆了半個多世紀的輝煌。自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以來,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理論到實踐,獲得了巨大的發展。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格局,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標誌著科學社會主義的理想變成了現實。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一國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發展為多國建設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逐步發展成為遍及全世界、對人類命運起決定作用而為西方資本主義所最懼怕的一支偉大力量。應該說,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在探索、保證全體人民的政治平等和當家作主,消滅人剝削人的製度,消除兩極分化、貧富懸殊,建設新型的思想道德文化等方麵,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實踐證明,社會主義是指引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改變自己命運、獲得社會解放、建設幸福生活的正確道路。
當然,也要清醒地看到,從世界曆史進程看,社會主義的曆史還是短暫的,總的說來還處在實踐和發展的初期。還要看到,“十月革命”以來先後誕生的社會主義國家,基本上都是原來政治經濟文化落後的國家。徹底改變這種落後的麵貌,在建立社會主義基本製度之後需要經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在前進途中也不可避免地會遇到許多難以預料和想象的困難與風險,不會一帆風順。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事業是長期性、艱巨性,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製度,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的努力。由於社會主義是一種嶄新的社會製度,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遵循,對於“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就需要不斷地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在這個過程中就可能發生這樣那樣的失誤以至挫折。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就是世界社會主義遭受的巨大挫折。為什麼蘇聯這樣一個發展了70多年的社會主義國家還會解體呢?一些善良的人們產生了疑問和困惑,對世界社會主義的前途也形成這樣那樣的憂慮。這是客觀存在,我們不正視不行。但在我們中國,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綜合國力明顯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主義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創造力,人民群眾衷心擁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這也是毋庸置疑的事實。正反兩方麵經驗告訴我們:社會主義是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是一個逐步發展、完善的過程,在前進中出現這樣那樣的挫折和失敗不足為奇;社會主義不是一成不變的社會,而應當和其他任何社會製度一樣,把它看成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社會主義思想也不是一個封閉的、凝固不變的思想體係,需要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和發展;社會主義沒有適用於世界各國的“統一模式”,各國必須從本國的實際出發,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本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探索自己實現和發展社會主義的道路;社會主義社會是全麵發展、全麵進步的社會,社會主義事業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輔相成、協調發展的事業;社會主義國家全麵認識和正確處理同資本主義國家的關係,是社會主義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長期戰略性問題,其處理的好壞直接關係到社會主義的興衰成敗。共產黨員應該根據這樣的基本道理,來正確理解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和社會主義事業的長期性、艱巨性,堅定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和信心。
第二,如何認識資本主義發展的曆史進程問題。
資本主義的發展,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算起,已經有360多年的曆史。很多人感到不好解釋的一個問題是,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產黨宣言》中就宣告,由於資本主義生產的社會化和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形式這個基本矛盾的運動,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共產主義必然勝利。列寧在20世紀初期曾經提出進入帝國主義階段的資本主義,是壟斷的、腐朽的、垂死的資本主義。現在資本主義不僅沒有在世界上消失,而且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生產力、科學技術等方麵還有新的甚至很大的發展。這種現象的存在,是不是說馬克思主義揭示的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就不成立了呢?當然不是。1859年,馬克思在《
序言》中指出:“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係,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裏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20世紀前半葉,由於生產的社會化和資本主義私人占有這個社會基本矛盾日益激化,自由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資本主義,並且先後爆發了兩次世界大戰和1929年至1933年的世界資本主經濟大危機。到20世紀50年代以後,資本主義製度所固有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並沒有因為西方國家經濟、科技的發展而有本質的改變。但是,自從社會主義這個資本主義的對立麵在世界上出現,並且顯示出巨大的優越性,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一方麵千方百計地同社會主義進行鬥爭,這種鬥爭盡管形式不斷變換,但從未停止過。另一方麵,它們為了維護資本主義製度的生存和發展,對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某些環節和資本主義經濟社會的運行、管理機製作了不少的自我調節、改良和改善,包括借鑒社會主義的一些作法,從而使得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不僅能夠容納現實的生產力,而且生產力還在發展,資本主義統治下的階級矛盾和社會矛盾也有一定程度的緩和。具體說來,進入20世紀,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在資本主義製度允許的範圍內,它們在稅收、福利政策、企業組織結構以及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幹預等方麵采取了不少措施,調節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生產資料私人占有對生產力發展的製約。特別是它們吸收和利用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最新成果,為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空間。還要看到,在舊的國際經濟秩序繼續存在、新的國際經濟秩序還沒有建立的條件下,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利用其經濟、科技甚至軍事優勢,在世界市場上獲得了巨大的利潤,這也是它們繼續發展的重要條件。恩格斯在《一八九一年社會民主黨綱領草案批判》一文中說:“由股份公司經營的資本主義生產,已經不再是私人生產,而是由許多人聯合負責的生產。如果我們從股份公司進而來看那支配著和壟斷著整個工業部門的托拉斯,那麼,那裏不僅沒有了私人生產,而且也沒有了無計劃性。”這就是說,資本主義在自身發展中是會出現變化的,我們應該正確認識並從理論上說明這些變化。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進行的自我改良和改善,並沒有觸動資本主義統治的根基,並沒有改變資本主義製度的性質,也沒有改變馬克思主義關於資本主義的基本原理的真理性。西方國家大力發展“新經濟”,加速推動經濟全球化,造成了西方國家的財富不斷增加,但這些財富越來越集中在少數人手裏,這就不可避免地會加劇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但是也應看到,西方國家也在采取一些措施和手段來限製過高的收入和過度的壟斷。任何事物的產生和發展,都有其規律性,不論其發展的具體進程如何,最終都不可能擺脫客觀規律。但是,客觀規律指向的曆史結局,從總體上來說在其整個演化過程終結之前是不可能提前出現的,任何客觀規律都是在曆史的具體演進中逐漸地和愈來愈深刻地發生作用的。共產黨員應該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注重從理論和實踐、曆史和現實的廣泛結合上,正確認識當代資本主義的曆史進程,深刻認識為什麼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隻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從而進一步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絕不能因為資本主義社會在具體演進中產生的一些繁榮現象,就否認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科學論斷。 第三,如何認識我國社會主義改革實踐過程對人們思想影響的問題。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實行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推進兩個根本性轉變,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這場深刻的社會變革,必然會引起人們精神世界的深刻變化。這一點,我們黨在改革開放初期就估計到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帶來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巨大進步,增強了人們的競爭意識、效率意識、民主法製意識和開拓創新精神。同時,由於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利益關係、就業方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加;市場經濟活動存在的弱點及其帶來的消極影響,反映到人們的思想意識和人與人關係上來,容易誘發自由主義、分散主義和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利己主義;人民內部矛盾的內容和表現形式也出現了許多新的情況。我們實行對外開放,有利於人們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活躍思想,但國外資產階級的腐朽思想文化也會乘機而入。我國社會長期存在的封建主義殘餘思想,包括封建迷信和愚昧落後的思想觀念,在新的曆史條件下也會沉渣泛起。在當代中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正確的、進步的思想觀念是整個社會思想的主流,這是毫無疑義的。而違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的、落後的思想觀念,也有著一定的市場。麵對正確思想與錯誤思想相互交織、進步觀念與落後觀念相互影響的現實,共產黨員應注意分清主流和支流、正確與謬誤。有些錯誤思潮的滋生蔓延,往往就是始於我們對“支流”的忽視,最後不得不用很大的力氣去解決。這方麵的教訓不可忘記。作為共產黨員,越是變革時期,越要擦亮眼睛,保持頭腦清醒,對錯綜交織、變化頻繁的社會現象多做“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表及裏、由此及彼”的篩選加丁工作,學會看本質而不被表麵現象所迷惑,看主流而不受支流支配,做到“任爾東西南北風,咬定青山不放鬆”。 第四,如何認識當今的國際環境和國際政治鬥爭帶來的影響問題。 世界正在向多極化方向發展,經濟全球化進程也正在加快,世界科學技術的進步更是日新月異。當今世界,各國的聯係愈來愈密切,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孤立於世界之外,也不可能脫離國際大環境來實現自我的發展。我們要在新世紀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全麵推向前進,既要考慮社會主義的曆史和現狀,又要考慮我們同世界的關係,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如何處理同資本主義的關係等一係列複雜問題。世界上各種思潮相互交錯、相互激蕩的情形,必然對我國的思想領域、對黨員的思想意識產生影響。這種影響有積極的一麵,也有消極的一麵。應該看到,從“十月革命”以來,西方國家就一直不遺餘力地對社會主義國家發動各種攻勢,其中很重要的就是進行意識形態滲透。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就與西方國家長期進行的意識形態滲透密切相關。現在,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且在不斷發展、日益富強。西方敵對勢力對此極不舒服,加緊以各種手段和方式對我國施行西化、分化的政治戰略,企圖顛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中國的社會主義製度。他們的這種政治圖謀是絕不會改變的。這些年來,他們不斷利用所謂人權、民主、自由、民族、宗教問題和達賴、台灣問題等向我們發難。他們還與流亡在外的所謂“民運分子”和我國境內的敵對分子相勾結,企圖聯手行動。我們與國內外各種敵對勢力在滲透與反滲透、顛覆與反顛覆上的鬥爭將是長期的、複雜的。這是階級鬥爭在我國一定範圍內仍然存在並將長期存在的主要表現。在新的形勢下,我們仍然需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和階級分析的觀點與方法,來觀察和處理社會主義與各種敵對勢力嚴峻鬥爭的複雜政治現象。作為共產黨員,在堅持改革開放、加強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同時,應當十分注意警惕和防範敵對勢力的滲透、顛覆活動。 共產黨員解決好“四個如何認識”問題,必須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應當把理論、曆史、現狀三個方麵很好地聯係起來,把正確總結曆史經驗、深刻分析現實問題、準確把握時代特征有機地統一起來,由此得出正確的結論,力求在理論創新上有所進步、有所貢獻,對實際工作有所指導、有所推動,這是我們應該采取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每個共產黨員,都應當聯係自己的思想實際和工作實際,在解決好“四個如何認識”的過程中,自覺加強黨性鍛煉,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麵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出現的曲折,一方麵我們不可輕視,要善於總結經驗教訓;另一方麵,我們也不要冷靜對待,不能一遇到曲折和挫折就動搖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而要把曲折看成是繼續前進的新起點。在國際共產主義的曆史上,正是在每一次挫折之後,共產黨人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努力探索,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開辟了更加寬廣的道路,從而使之在新的實踐中繼續前進。社會主義經過近年來的大挫折,將會逐步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共產黨員必須始終清醒地認識到,共產主義事業是人類曆史上空前偉大而又艱苦卓絕的事業,必須靠我們在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指導下,百折不撓,頑強奮鬥,才能一步一步向共產主義邁進。任何脫離實際的幻想和信念的動搖,都會影響黨的最終目標的實現。 三、構築思想長城,經受各種考驗 黨的十六大報告深刻指出:我們黨曆經革命、建設和改革,已經從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鬥的黨,成為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並長期執政的黨;已經從受到外部封鎖和實行計劃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成為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我們必須從中國和世界的曆史、現狀和未來著眼,準確把握時代特點和黨的任務,科學製定並正確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認真研究和解決推動中國社會進步和加強黨的建設的問題,做到既不割斷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後於時代、又不超越階段,使我們的事業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共產黨員保持先進性麵臨著許多考驗,要保持自身的先進性,也必須從我們黨所處的曆史方位出發,構築思想長城,經受住執政、改革開放和發展市場經濟的考驗。 (一)經受執政考驗 建國以後,中國共產黨由被壓迫、被圍剿的地下黨,轉變為掌握國家政權的執政黨。這個根本性變化,使我們黨和全體黨員的思想麵臨著一係列新的考驗。 第一,執政地位使黨員思想麵臨許多新的考驗。一是執政地位使共產黨員和領導於部麵臨著能否繼續保持謙虛謹慎,密切聯係群眾的考驗。和平建設的環境,階級鬥爭不再是主要矛盾,外在壓力變小了。在這樣的條件下,黨麵臨的嚴峻考驗是:執政黨的黨員和幹部,能不能謙虛謹慎、不驕不噪,繼續同群眾同甘共苦,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在建國前夕和建國後,毛澤東多次提醒全黨,在執政以後,要警惕資產階級思想的侵蝕,注意脫離群眾的危險。1956年鄧小平在黨的八大修改黨章的報告中也指出,由於我們黨已經是在全國執政的黨,脫離實際和脫離群眾的危險,對於黨的組織和黨員來說,不是比過去減少而是比過去增加了事實已證明了這一預見。盡管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黨在密切聯係群眾方麵做了大量工作,改善了過去黨群關係的某些不正常狀況,但這些年來,確有一些黨員幹部,思想上對黨的群眾路線認識淡薄了,同群眾的關係也疏遠了,官僚主義嚴重。二是執政地位使黨員和領導幹部麵臨著能否正確使用權力的考驗。對權力的態度來自黨員的思想認識。黨執政後,許多共產黨員進入了各級領導崗位,握有一定的權力。這種情況使黨員麵臨能否正確利用自己掌握的權力為人民服務,防止官僚主義和以權謀私。為了有效地防止幹部濫用職權,保持黨政機關和黨員幹部“公仆”本色,我們黨采取了一係列措施,黨內大多數同誌經受住權力的考驗,保持了黨的優良傳統。但是,毋庸諱言,也確實有相當一批黨員黨性不強,經不住權力的考驗,在資產階級思想和封建殘餘思想侵蝕下,信奉剝削階級腐朽的權力觀,什麼“有權就有—-切”、“有權不用,過期作廢”等等。他們憑借執政黨黨員的稱號,利用執政黨的地位和人民賦予的職權,竭盡全力為自己撈好處,利用權力謀私利,敗壞了黨的形象,引起了群眾的強烈不滿。三是執政地位使黨員麵臨著能否保持旺盛革命進取精神的考驗。由革命戰爭轉為和平建設,黨的中心任務是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盡管社會主義建設的任務比起破壞一個舊世界要艱巨複雜得多,但和平建設的環境容易使一些黨員產生高枕無憂,貪圖安逸享樂,精神懈怠,意誌衰退.不願再過艱苦生活的情緒。這些情緒和狀況不利於黨的建設事業的發展,最終不利於黨的執政地位的鞏固。 第二,增強執政意識。執政意識主要包括:一是執政為民的公仆意識。共產黨執政,就是領導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黨的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共產黨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要堅決改變那種隻靠權力領導,片麵強調管理、控製,轉變為強調服務、責任。黨的各級領導幹部,必須懂得自己手中的權力是誰給的,懂得能用權力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加強廉潔自律,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係、利為民所謀。二是執政興國的發展意識。堅持執政為民,最根本的是要解決好發展問題,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必須始終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要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全麵、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不僅關注經濟指標,而且關注人文指標、資源指標和環境指標,使人民群眾從發展中真正受益、長期受益。要把發展的成效作為檢驗執政能力的根本標準。三是依法執政的法治意識。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也是對黨的執政行為的一個根本要求。黨必須堅持依法執政,嚴格在憲法和法律的範圍內活動,實現執政活動的法製化。四是執政圖治的憂患意識。必須清醒地看到複雜的國際形勢帶來的嚴峻挑戰,看到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看到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風險。全黨同誌都要增強憂患意識,居安思危,並以此激發我們努力提高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共產黨員增強執政意識,其一,黨員要增強執政意識修養。每個共產黨員都要牢記自己是執政黨的一員,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關係到黨的形象,關係著黨的執政地位的鞏固和領導作用的發揮。每個共產黨員都應懂得,黨的執政意識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公仆”意識。共產黨執政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謀利益,就是領導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共產黨除了工人階級和量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員在任何時候都要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其二,黨員要正確認識和運用人民所賦予的權力。凡手中有權力的人,必須明確“權力是誰給的,為準服務”這個根本問題,真正解決好立黨為公、掌權為民的問題,絕不能利用職務和工作之便假公濟私,以權謀私,濫用職權。其三,所有黨員都要自覺堅持和維護黨的執政地位,同一切損害黨的執政地位的行為做鬥爭。共產黨執政是社會主義國家的本質特征,作為執政黨的黨員都要自覺堅持和維護黨的執政地位,擁護黨的領導,同一切危害黨的執政地位的錯誤行為做鬥爭,每個共產黨員對這些不利於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行為,必須自覺抵製和堅決鬥爭。其四,黨員和幹部必須提高執政本領。共產黨員和領導幹部不僅要有為人民股務的熱情,能夠吃苦耐勞,而且必須全麵提高自身素質,掌握現代化建設和治國安邦的真實本領,提高抓經濟、駕馭經濟工作的水平,提高“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本領,提高處理複雜問題和駕馭全局的能力,才能真正為人民謀取實際利益,才能真正從根本上提高黨的威信,鞏固黨的執政地位。 (二)經受住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考驗 社會主義實行市場經濟是為了更好地發展社會生產力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但發展市場經濟也使廣大黨員思想麵臨著新的考驗。 第一,發展市場經濟使廣大黨員思想麵臨著新的考驗。其一,發展市場經濟使黨員麵臨思想觀念變革的考驗。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發展是一個曆史性的大轉變,必然會引起人們思想觀念的變革,產生一係列新觀念。在新舊觀念的交替狀態下,會在人們思想上引起種種矛盾和衝突。反映在黨內,會有一些黨員受舊的傳統觀念束縛,不適應觀念的更新。其二,發展市場經濟,使廣大共產黨員麵臨防止滋長拜金主義的考驗。發展市場經濟,必然會催生出一定程度的拜物主義和拜金主義傾向。導致一些黨員和幹部也經不起考驗,拜倒在金錢的腳下,以致走上犯罪道路。 第二,自覺增強黨性鍛煉。其一,共產黨員要自覺加強黨性鍛煉,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樹立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堅持和實踐黨的性質和宗旨,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為防止唯利是圖、金錢至上、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腐朽思想的影響和侵蝕,共產黨員必須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堅持和實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為黨和人民的利益而奮鬥不息。隻有堅定理想信念,牢記黨的性質、宗旨,才能在發展市場經濟過程中拒腐蝕,永不沾,保持共產黨員的本色,經受住發展市場經濟的考驗。其二,共產黨員要正確區分市場經濟原則與黨性原則,決不能拿原則做交易。市場經濟原則和黨性原則是兩個不同範疇和領域的問題。前者屬於社會經濟範疇,本身不但有階級性、政治性。主要包括等價交換、公平競爭、追求效益等原則。這些原則遵循的是商品價值量進行等價交換的價值規律。其價值判斷原則強調的是自我利用,它適用於調節商品生產經營者在經濟活動十所遇到的矛盾和問題。而後者則屬於社會政治範疇,具有鮮明的階級性、政治性。它包括堅持黨的理想、宗旨,指導思想,組織原則等,這些內容遵循的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為實現自己的曆史使命,加強自身建設和發展的規律。強調的是犧牲利益和集體利益,它適用於調節黨的整體利益與部分利益、黨的利前與黨員個人利益之間的矛盾,是黨內政治生活的準則。這種區別決定了二者不可混淆、不能替代。共產黨員在實際生活中應該充分利用、吸收具積極的一麵,限製並縮小其消極的一麵,自覺地堅持和維護黨性原則,按黨性原則來約束和規範自己的言行。 (三)改革開放的考驗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改革開放實踐,極大地改變了整個社會,首先是改變了每個人的思想觀念,能否適應這種新形勢的要求,正確處理改革開放中一係列新問題,對每個共產黨員來說,無疑也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第一,改革開放使共產黨員麵臨許多考驗。其一,共產黨員麵臨改革創新精神的考驗。改革開放以來,不少黨員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大膽探索,銳意改革,知難而上,推動了改革開放事業的發展。但也有一些黨員和幹部缺乏改革精神和創新意識,思想僵化,因循守舊,抱殘守缺,習慣於老框框、老套套。也有的求穩怕亂,左顧右盼,猶猶豫豫,不敢探索。還有的不僅自己不創新,反而對改革開放中出現的新事物、新經驗反映冷淡,甚至橫加指責。共產黨員是否具有改革創新精神,關係到我國改革開放大業能否健康發展。其二,共產黨員麵臨兩種改革開放觀的考驗。在改革開放問題上,存在著兩種截然對立的主張,一種是黨中央一貫主張的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改革開放,即社會主義製度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的改革開放;另一種是堅持資產階級自由化立場,要求中國“全盤西化”的人所主張的,同四項基本原則根本對立的改革開放,能否劃清兩種改革開放觀的界限,是對每個共產黨員的考驗,也是反映黨同先進性強弱的一個標誌。其三,共產黨員麵臨利益重新調整的考驗。從某種意義上講,改革是對社會政治、經濟利益的重新調整。我們所實行改革,都不可避免地要觸及到每個黨員幹部的利益。有的人會在競爭中獲利,然而也有人會在其中“降格”,喪失原來的職位和利益。麵對改革中的種種利益關係的調整,是從個人的利益得失出發來評價改革,對改革持懷疑、觀望和消極抵製態度,還是從黨和人民的整體利益出發來評價改革,堅決擁護、積極投身改革?這無疑是對共產黨人奉獻和犧牲精神的嚴峻考驗。其四,共產黨員麵臨反對“西化”和“分化”的考驗。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後,西方國家把“西化”和“分化”的重點轉向中國,向社會主義中國兜售自己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這就要求共產黨員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經得起考驗。 第二,樹立正確改革觀。其—,共產黨員要解放思想,大膽改革,增強創新意識。在改革開放形勢下,共產黨員能否銳意進取,積極探索,大膽改革,是衡量其先進性強弱的重要方麵,也是能否促進本地區、本部門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條件。其二,共產黨員要正確區分兩種相互對立的改革開放觀。旗幟鮮明地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要以黨性來約束自己,規範自己的言行,嚴守黨的政治紀律;自覺地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立場堅定,頭腦清醒,同各種錯誤傾向進行堅決鬥爭。其三,共產黨員要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國家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係。要時刻以國家利益、人民利益為重,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利益,人民利益,堅決同侵害人民利益和國家利益的行為鬥爭,以奉獻和犧牲精神維護改革開放的成果,服從改革開放的大局。其四,共產黨員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自覺抵製腐朽思想的影響。要牢記黨的性質和宗旨,以共產主義理想和道德規範自己的言行,堅定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必勝的信念,自覺抵製西方敵對勢力的“西化”和分化的圖謀,築起思想上的鋼鐵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