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崇高的思想境界是保持黨員先進性的根本前提(1 / 3)

思想境界包括信仰、信念、世界觀、人生觀等內容,是人們精神生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方麵。它常常成為人們一生中執著追求的既定目標、一種巨大而持久的精神動力。一旦人們確立了一定的精神境界,就會沉澱成為思想意識的內核,成為他們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共產黨員在這方麵與一般群眾的不同之處在於,他們所確立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共產主義的精神信仰是人類社會曆史上最科學、最崇高的思想境界。說它最科學,是因為它反映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說它最崇高,是因為它著眼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受這種精神境界的導引,一代代的共產黨人以強烈的曆史責任感和高昂的精神狀態,自覺地投身於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中,為人民的事業前赴後繼、奮鬥不息。

一、共產黨員要樹立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

理想是人對未來的向往和奮鬥目標,信念是對理想所持的堅定不移的態度,以及為理想而鬥爭的熱情、意誌和決心。理想和信念如同光和熱一樣常常是結合在一起的。共產黨是以建立、發展社會主義,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為目標的工人階級先鋒隊。堅信目標的實現並為之奮鬥到底,就是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這種理想信念是取之不竭的精神力量。共產黨人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開天辟地的首創精神、艱苦奮鬥的英雄氣概以及鐵一般嚴格的組織紀律,莫不來自這一理想之光的照耀。

我國古代就有“大同”的理想,主張“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具體地說,就是一個人盡其力、物盡其用,沒有貧窮、沒有私利的社會。正如《禮記》中所描述的:“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者皆有所養。”“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這個社會理想,在二千多年的中國古代社會中,曾經鼓舞過許多仁人誌士為之奮鬥。直到近代,還影響著譚嗣同、孫中山等一大批中國革命的先行者。但是,由於它是建立在小農經濟基礎上的一種空想,因而不可能實現。當然,這一理想的合理內核仍應當為我們繼承與吸收。

在國外曆史上,也有許多人對於人類最理想的社會作過孜孜不倦的追求。聖西門、傅立葉、歐文等人,就曾提出過種種社會主義的方案。但是,由於他們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缺乏深入的理解和研究,致使他們的方案都成為不切實際,因而也是難以實現的空想。人們把他們的學說稱之為空想社會主義。直到馬克思主義產生後,人類才開始把先進的社會理想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是社會內部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矛盾運動的結果。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的發展狀況,是一切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正是在這個規律的作用下,人類社會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資本主義社會把封建社會的小生產和自然經濟變為社會化的大生產,使生產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發展,這是曆史的一大進步。但是,資本主義社會自始至終存在著一個不可克服的矛盾,即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所謂生產的社會化,主要包括三個方麵:生產資料從個人使用變為許多人共同使用;生產過程從分散的個人行動變為許多人相互聯係、相互協作的社會行動;產品也從個人勞動成果變成大家共同創造的社會成果。社會化生產的這種性質,不能容忍生產資料和產品私人占有,它要求生產資料由社會占有和社會支配,對生產實行統一的社會管理,並由社會全體成員共同享有社會化勞動的成果。但是,在資本主義製度下,資本家依靠對生產資料的占有而占有他人的勞動產品,這樣就產生了社會化生產與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由於生產資料被資本家私人占有,生產目的又是為了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潤,這樣,資本家總是在自己的企業中盡量加強管理,以打敗競爭對手,攫取更多的利潤,由此便造成個別企業生產的有組織性和整個社會生產無政府狀態競爭之間的矛盾。這種矛盾,依靠資本主義製度無法根本解決。隻有用社會主義公有製代替資本主義私有製,才能使社會更好地組織生產,更加有效地發揮計劃和市場的作用,以推動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經過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的巨大進步,最終將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

對於當代共產黨人來說,從社會主義走向共產主義,是現代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最終目標和必然結果,也是共產黨人的最高社會理想和價值追求。而建設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是我們的近期目標,也是共產黨人堅定不移的信念。?我們堅信馬克思主義關於人類社會必然走向共產主義這一基本原理。共產主義隻有在社會主義社會充分發展和高度發達的基礎上才能實現。共產主義社會,將是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每個人自由而全麵發展的社會。必須看到,實現共產主義是一個非常漫長的曆史過程。過去,我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比較膚淺、簡單。經過這麼多年的實踐,現在,我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要全麵和深刻得多了。我們對社會未來發展的方向可以作出科學上的預見,但未來的事情具體如何發展,應該由未來的實踐去回答。我們要堅持正確的前進方向,但不可能也不必要去對遙遠的未來作具體的設想和描繪。以往的經驗教訓已充分說明,這樣做很容易陷入不切實際的空想。大家都應該深刻認識這個道理。全黨同誌既要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堅定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更要腳踏實地地為實現黨在現階段的基本綱領而不懈努力,紮紮實實地做好現階段的每一項工作。忘記遠大理想而隻顧眼前,就會失去前進方向;離開現實工作而空談遠大理想,就會脫離實際。我國現在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整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很長曆史過程中的初始階段。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麵進步,將來條件具備時,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會進入更高的發展階段。全黨同誌必須堅定不移地貫徹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始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為實現黨在現階段的基本綱領而奮鬥,不斷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向著未來推進。

個人理想,我們的古人稱之為立誌,也就是確立一個人要走什麼樣的人生道路。一個人的生活總是由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兩部分構成,物質生活是基礎,精神生活是靈魂。精神生活的核心就是理想和信仰。理想和信仰是精神的動力,一個人要是沒有理想和信仰,那是十分可怕的。人的一生很短暫,真正用於工作的時間隻有40年左右。在這樣短促的人生旅途中,要做什麼,該怎麼做,是每個不想虛度年華的人都應當認真思考的。孔子曾同他的兩個弟子討論過立誌的問題。子路說,願意將車馬衣裘和朋友共享,用壞了也無遺憾。這是從義的原則立誌,算不得遠大的誌向。顏淵說,做了好事不矜誇,出了力氣理應當。這是從為人的角度立誌,但沒有涉及社會。孔子則說,他的誌向是老者因我而安,朋友知我可信,少者對我有所懷念。這個理想覆蓋了廣大的人群,比兩位弟子高遠多了。孟子主張為理想而“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墨子的理想是“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在中國曆史上,一切有作為的人,都繼承了先賢的思想遺產,把實現國家的富強、人民的富足、社會的公平當作自己的人生理想。“報國之心,死而後已”;“安得萬裏裘,蓋裹周四垠,穩暖皆如我,天下無寒人”;“去民之患,如去腹心之疾”;“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這些膾炙人口的言論,至今讀來仍擲地有聲,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我們黨把實現共產主義的社會製度作為自己的最終奮鬥目標,在當前和今後一個相當長的曆史時期內則是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而奮鬥。這不僅代表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表明了共產黨人所從事的事業是人類曆史上最偉大、最壯麗的事業,說明共產黨人的理想是最崇高的理想,是最值得為之奮鬥和引以自豪的理想。

中國共產黨的曆史是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曆史渾然一體的。從鴉片戰爭到中國共產黨成立,從中國共產黨成立到現在,中國經曆了兩個截然不同的80年。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後,由於西方列強的入侵,中國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受到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空前深重。中國人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無數仁人誌士苦苦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這些鬥爭和探索,每一次都在一定的曆史條件下推動了中國社會的進步,但又一次一次地失敗了。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製製度,對中國社會進步產生了重大意義,但也未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命運。事實證明,不觸動封建根基的自強運動和改良主義,舊式的農民戰爭,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資本主義的其他種種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圖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曆史任務。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隆隆炮聲,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五四”運動的爆發,使一批先進的知識分子高舉民主和科學的旗幟,積極傳播新思想和新理論,同時使中國工人階級作為先進的社會力量嶄露頭角。中國共產黨誕生以後,領導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鬥爭、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振興中華的偉大使命,就曆史地落到了中國共產黨的肩上,中國曆史從此進入嶄新的發展階段。經曆了鬥爭、勝利、挫折、思考和不斷的實踐,中國共產黨確立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路線。這是實現共產主義理想的必經之路。沿著這條道路前進,到本世紀中葉,我國將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在前後兩個80年的比較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一切愛國力量深深認識到,中國能從最悲慘的境遇向著光明的前途實現偉大的曆史轉變,最根本的就是因為有了馬克思主義光輝明燈的照耀,有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可以說,共產主義理想是指引中國從黑暗走向光明的燈塔。

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應該並且可以是統一的。隻有把實現進步的社會理想作為個人的奮鬥目標,立誌才會高遠。隻有一代代立誌高遠的人經過持續不斷的艱苦奮鬥,進步的社會理想才能最終實現。人的一生以閃耀出璀璨奪目的光輝,也可以平庸無奇,其分界就在於是否把自己的人生同實現人類光輝的理想聯係起來。

共產黨人在社會理想上繼承了人類進步理想的精華,在個人立誌上同樣汲取了人類思想的優秀成果,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行動的旗幟。共產黨人一切行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是為了人民,除此再沒有任何個人或團體的私利。共產黨人有了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就有了立身之本,站得就高了,眼界就寬了,心胸就開闊了,對個人的名利得失就看得淡了,就能夠自覺地、滿腔熱情地為黨的事業而奮鬥。革命戰爭年代,無數革命先烈之所以衝鋒陷陣、赴湯蹈火而在所不辭;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中,焦裕祿、孔繁森等許許多多共產黨員之所以能夠為黨和人民的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說到底就是因為有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在激勵著他們。他們的事跡充分說明,隻為自己活著的人是渺小的,隻為家人活著的人是庸碌的。一切共產黨人都應當誌存高遠,即使在生死關頭也要懂得進退取舍。古人說:“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不辭也。”這裏甚於生死的,就是人的理想與信仰。有人說,現在搞市場經濟,人們一心想的是如何發財致富,還談什麼理想和信仰。的確,在現實生活中,不少人已經把理想和信仰看成陌生而遙遠的名詞,一事當前,他們隻考慮自己小家庭的圓滿,隻追求個人吃好、穿好、住好、玩好,甚至公開宣揚“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錢就圖。”至於國家興衰、民族命運和社會責任,在他們看來,通通與己無關,所以拋之腦後。應當承認,發展市場經濟,對人們的價值觀念確實有一定的衝擊,對共產黨員的黨性也是嚴峻的考驗,但這與共產黨員堅持理想信念並不矛盾。市場經濟強調競爭、誠信和顧客至上,這正需要共產黨員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帶入市場活動;市場經濟是法製經濟,共產黨員在參與經濟的過程中反對偷稅漏稅,抵製假冒偽劣,帶頭遵紀守法,正是黨性的必然要求;市場經濟是開放的經濟,自然需要共產黨員眼界開闊,關係全局,模範地執行黨的開放政策。也有人說,共產黨員信仰共產主義,是天經地義、順理成章的事,哪裏還用得著再提出共產黨員要具有共產主義的理想。從一般道理上講,這話是對的。因為我們黨之所以叫共產黨,就在於黨把實現共主義作為自己的最高綱領,不信仰共產主義自然就沒有資格當黨員。但實際情況是,一個人在黨旗下宣了誓,從組織上入了黨,並不等於從此就解決好了政治信仰問題。有的黨員雖然宣誓為共產主義奮鬥終生,但從申請入黨的那一刻起,他們就打著自己的“小算盤”,抱著不正當的入黨動機:或者為光耀門庭而入黨,或者為尋求政治靠山而入黨,或者為找個好工作而入黨,或者為更多地撈取個人“實惠”而入黨,或者為謀得一官半職而入黨等等。還有的黨員,開始堅信共產主義,懷著崇高的理想入黨,入黨後長時期表現也很好,但在嚴峻複雜的考驗麵前,思想逐步發生變化,政治信仰逐步發生動搖,甚至完全喪失了黨員的先進性,陷入犯罪的泥潭。因此,不斷夯實理想信念的基石,對於共產黨員保持先進性是十分重要的。

總之,共產黨員的稱號是神聖的。共產黨員要無愧於無產階級先鋒戰士的光榮稱號,就必須樹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信仰,敢於從庸人的鼠目寸光和苟且偷安中擺脫出來,敢於衝破個人的狹小圈子,從“蝸牛”式的生活中解放出來,矢誌追求高潔,放膽磨礪人生,使自己的思想境界不斷升華。共產黨員有了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才能產生巨大的精神動力,煥發出高昂的革命熱情,腳踏實地,艱苦奮鬥,認真實踐黨在現階段的基本綱領,一步一步地朝著共產主義目標前進;才能培養起堅強的革命意誌,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自覺地捍衛自己的信仰和事業,為完成黨交給的任務不怕艱難險阻,不惜犧牲個人的一切;才能把自己的一生同整個共產主義事業緊密結合起來,牢固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自覺抵製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