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飼養蝸牛的準備工作
怎樣選擇和設置飼養場地?
蝸牛的飼養條件不高,一般說不透風不漏雨能保持溫度就可以,磚房、土房都可以。大批畺養殖就需要考慮建造飼養房舍,就必須考慮選址問題,選址要求是避開風口處,因蝸牛最怕強風直吹,同時,風口處對保溫不利。另外要考慮水位高低,如水位很高,地麵能經常保持濕潤度,水位低,可以考慮從地表下挖0.5米,搞半地下室來保持室內溫、濕度。最好能保持飼養室內經常濕態。選址要求當地水,土最好是中性的,不含氟、堿、鹽類。
同時選址要求還有,凡存放過化肥,農藥,非食用油類和其他有毒化工原料,礦物質的房屋倉庫,都不宜用來飼養蝸牛。
最適合養殖蝸牛的地方,應水土好,避風,溫、濕度適宜,房屋向陽而不直曬為最佳。
目前北京地區人工飼養的蝸牛,主要有兩個品種:一是琥珀瑪瑙螺,體型較小,殼體頂線帶有縱向花紋,一是褐雲瑪瑙螺,體型較大,體殼顏色為棕褐色,一般成年螺,7月齡體重達50-75克。
飼養前要準備好蝸牛窩,在一般家庭條件下飼養數量幾千隻或一萬隻。比較合適的飼養窩是用木箱。大小為90x45X40立方厘米。當然如少量飼養,用塑料盒、缸,盆、花盆也可以;如果飼養幾十萬隻,用木箱做成本要高,可以改用磚結構,土胚結構,底部用木板、鋼筋、筆箔、大泥、荊巴大泥均可。窩的大小要求達到100立方厘米。窩口向外並安裝木框塑料紗門。窩下邊釘10-12厘米高檔泥板,窩內鋪墊10-12厘米厚的土,土要經過鐵鍋加熱翻炒的菜園腐植土中性,篩細。炒土加熱到80攝氏度以上燜12小時,主要是消滅土壤內的蟲卵、線蟲和病菌,同時破壞土質中可能存在的農藥,化肥殘留物的毒性。菜園土消毒放涼後裝在窩裏,調好濕度為40-45度,也就是用手攥緊土成團,手放開即散為宜,噴水時窩內壁也要噴濕以保持濕度。窩內準備投食用的小碟,以便每日投食減少浪費,可根據窩的大、小,蝸牛的多少,安排小碟和投料的多少。
蝸牛投放數量,如果用90立方厘米的木箱,可放養體重100—150克的種蝸牛30-40隻,可以根據養殖窩的大小來調整飼養密度,但以加快蝸牛的生長速度為準。2月齡以內的幼蝸牛放養量可適當加大,但2月齡以上的蝸牛生長速度加快,要及時分窩,每窩以放養50隻為宜。幼蝸牛在適宜條件下,經20-30天飼養,螺殼高達1厘米左右,體重增加6倍左右,這時可放入生長蝸牛窩中飼養。
室內養殖,怎樣建造多層窩?
多層窩是在池養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立體養法。主要是充分利用空間,少占養殖地,適宜大麵積生產。多層窩對窩內保溫效果好,保濕性能也好,飼養效果顯著提高。一間麵積為3.5米的五層養殖窩,飼養麵積可達24-30平米,可飼養14000-19600隻,重量為125-175公斤。這樣養殖優點是占地少,空間利用率的飼養窩為例,在兩邊靠牆0.6米的地方築窩,中間是通道,遍道一端的牆上裝門,另一端設窗。長度1米,寬為0.6米,高度為25-30厘米。
在飼養窩的建造上,離地麵30-50厘米以上,從第一層起,過木用水泥預製板組成,底板用木板,或用竹板編製都可以,窩壁可用磚砌,也可以因地製宜,靈活掌握。
多層飼養窩不僅在養殖室可以采用,零星養殖,如在室內空餘地方,牆角等都可以采用。
飼養窩,在放養蝸牛前,最好先用1:500過氧乙酸溶液窩底和窩壁四周,進行消毒,然後再鋪土,投放蝸牛。
怎樣製作種蝸牛飼養箱和孵化箱,具體規格要求?
室內飼養種蝸牛,一般家庭養殖都利用廢舊包裝箱。(注意不要用那些裝過農藥或化工有毒原料的包裝,包裝箱用時上開蓋,規格大小不一,需要作鐵架子或木架,如果放四、五層操作很不方便,浪費材料,加大了成本。大規模飼養不適宜。經過我們幾年來實踐,我們製作了一種即不要架子,也不用搬動的飼養箱,也就是飼養箱子,側麵開門的種蝸牛飼養箱,其好處是成本低,操作方便,便於觀察,占地麵積少,整齊美觀,同時對保溫、保濕有很好的效果。其規格是寬0.6米,長1米,高25厘米,側麵配一個木框紗門。
孵化箱規格要求:孵化箱的規格寬40厘米,長60厘米,高10厘米,其要求上口要平,不能有空隙,防止幼蝸牛外逃,上麵蓋最好用玻璃,可用整玻璃,也可用玻璃條拚用,以便保溫、保濕。
個體養殖蝸牛,怎樣利用舊房和如何布置合適?
陳舍舊房,以及農村中簡易房,經整修後都可以作為蝸牛的飼養房。要求屋頂不漏雨水,盛夏季節便於通風降溫,嚴冬季節冷風不能直接吹入,以坐北朝南為宜。地麵可用三合土砸堅固,砸平,主要避免老鼠進入飼養房。充分利用使用麵積,根據各地的不同條件、資源,因陋就簡,方便取材。如利用土坯或幹打擂等。根據實踐,不論是用磚砌窩,還是用木箱養殖蝸牛,都需將窩構築在靠牆的兩側,中間設走道,取暖爐子設在靠北的中間,以使室內溫度保持均衡。冬窗上要安紗窗,防止各種蟲類對蝸牛的侵害。
幼蝸牛、生長期的蝸牛和成蝸牛為什麼要分養?
―般幼蝸牛較小,比較嬌嫩,幼蝸牛和生長期的蝸牛或大蝸牛一起混養,因進食需要不同,互相影響,甚至幼牛可爬進較大蝸牛體內造成死亡,因此,必須根據各種齡期的蝸牛,進行分養,便於飼養管理,隨時注意觀察它們的采食情況,以及溫、濕度變化,蝸牛的活動、生長和發育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分析,及時處理。如屬於病蟲害情況,要及時采取防治措施。如屬飼養管理方麵問題,迅速改進。
飼養土的處理及其要求
使用飼養土首先進行檢查,土質要求不含鹽堿,一般為中性土PH7-7.5為合適。然後過篩,用四目篩即可,過篩後置於鐵鍋裏,加熱,翻拌,溫度升到80度時,持續半小時,燜12小時,以殺死土中蟲卵,線蟲和病菌,破壞在土中可能存在的農藥,化肥殘留物的毒性。取出後存放在幹淨地方或木筘、缸中,用稻草蓋好,三天後使用。使用時要調整濕度為40-45度,用手將土捏成團扔在地上拌散為宜。如果將捏成團扔在地下成泥餅就是濕度過大了。
(二)蝸牛飼養與管理
蝸牛養殖為什麼離木開土?
蝸牛經常到土表麵活動、覓食,並從土中攝取腐殖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等養分,以滿足蝸牛體生長的需要,成蝸牛產卵一般都要在疏鬆土中進行。在遇到惡劣和突變的外界環境時,蝸牛便鑽入土層休眠。同時,窩土還能吸附蝸牛體排泄出的糞汙。此外,窩土在滿足蝸牛體所需要的較大濕度和調節窩內空氣濕度等方麵,都有較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