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吧。”甜姐到底是個八歲的孩子,從母親嘴裏聽到隻言片語就憂慮擔心,眼下聽了落漓的話又覺得也有些道理。若是父親和三叔升官,大哥進了仕途,府裏的情況就會越來越好。
外麵,史氏剛送走劉氏,王妃就派人請她過去回話。她趕忙放下手裏的活計去了,心裏卻有些不安,隱約覺得不是好事情!
史氏被老王妃喚去,心知不是好事卻不敢耽擱。進了屋子,她見老王妃坐在上首喝茶,身邊隻有李媽媽一人侍候。
王妃笑著賜座,又說了些過年事多辛苦她之類的話,最後才進入正題。
“我吩咐李媽媽給你送過去三千兩銀子,算起來也有三個月了。大過年的各個商鋪都在分紅,咱們分了多少啊?”
史氏眼神一閃,忙站起來回道:“跟一個小輩開口說那樣的話媳婦實在是開不了口。不過那三千兩銀子也沒白白放著,媳婦的表兄有個朋友著急用現銀周轉,說好三個月連本帶利返回三千五百兩。媳婦想著這比分紅合適,還沒有任何風險也不需要跟誰低聲下氣,就擅自做主借了出去。”
“胡鬧!”老王妃聽罷喝道,“雖說你表兄是中間人,可是這跟放高利貸有什麼區別?咱們是王府,是皇室望族,若是出了什麼亂子豈不讓人笑話?再說,三個月三千兩就有五百兩的利息,這不是天上掉餡餅嗎?哪裏有這樣的便宜事!到時候利息賺不來,反倒把本金搭進去。”
史氏聽了忙回道:“我表兄辦事一向穩當,銀子必定會按時拿回來。媳婦兒想著府裏過年急需銀子,所以才動了心思。我也知道這畢竟不是什麼好事,想著隻做這一次就好。請母妃不要生氣,媳婦兒再也不敢了!一會兒媳婦兒就派人去表兄府上,把本金拿回來。”
“算了,免得傷了親戚間的和氣!”王妃不悅的阻攔,“三個月已經到了,若是你表兄把銀子送來咱們也沒什麼損失;若是不送來就當是你買個教訓,我不是心疼區區三千兩銀子,隻是這個家交給你打理,這樣莽撞還了得?”
史氏聞言低頭不語,聽自個婆婆話裏的意思賺了銀子是她的,賠了銀子就是自個的!她婆婆好歹也是堂堂的景王妃,怎麼跟沒見過銀子似的?真不知道她攢了那麼多的私房錢到底要做什麼,打著讓自己管家的名號暗地裏撈銀子,這幾年她沒少背黑鍋受夾板氣!
“你怎麼不回話?覺得自己委屈?”王妃見自己兒媳婦不言語,語氣不由得嚴厲起來。在她的眼裏,這個兒媳婦一向聽話順從,別說是三千兩,就是自己坑她再多她也不敢怎麼著!
“媳婦兒知錯,任憑母妃責罰。”史氏低眉順眼的回著,“銀子是我放出去的,經得又是自家表兄的手,若出了什麼事自然是媳婦兒承擔所有的責任。母妃放心,至少能有三千兩,而且類似的事情絕不會再有第二次。”
聽見她這樣識時務,王妃滿意的點點頭,又語重心長的說道:“這內院就你是個省心的,老三媳婦上不了台麵!我一個老太婆要銀子也沒處使,都留著給孫子輩娶媳婦用。過了年煬兒就十五了,有合適的人選就定下來,我會貼補些銀子的。”
貼補能貼補多少?三千兩夠不夠?史氏從心眼裏厭煩婆婆把自己當傻子,可除了裝傻又能怎麼辦?鬧得雞聲鵝鬥到頭來讓旁人笑話,即便是自己有理也會落下不孝的名聲。眼瞅著甜姐一日大過一日,過兩年少不得議親,若是背上不孝的名聲誰還能來提親?
正想著,外麵進來個丫頭回事,說是史氏的表兄求見。史氏請示了王妃,然後才去見客。原來,她表兄史慶海是來送銀子的,連本帶利正好三千五百兩。史氏一刻都不敢留,立馬折回來交給王妃。
“怎麼不領你表兄過來坐坐?算起來我也有一兩年沒見他了。”老王妃命李媽媽收了銀子,臉色柔和了許多。
史氏忙回道:“表兄才從朋友那邊拿了銀子回來,還要去別處走一趟,說是下次再過來給您磕頭。”
“嗯。他那個朋友倒是個守信用之人,不知道做什麼大買賣竟然這麼大的手筆?”老王妃詳細打聽著,不似剛剛那般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