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曆程

在日本,有一所私立大學與國立東京大學同負盛名——這就是早稻田大學。據說,學校創建之初,就是在東京郊區的一片稻田裏。如今,校園周圍早已發展成兩片鬧市,而學校本身也發展成為一所世界著名的高等學府。

早稻田大學前身是在1882年成立的東京專門學校,現今的早稻田大學就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創始人是日本明治、大正時代的著名政治家大隈重信。當時,日本經過明治維新,改革了教育製度,發展了近代教育體製,私立學校相繼出現。1881年,擔任參議的大隈重信,因指責政府處理公產不當,遭當政人物的排擠而下野。他與一些年輕的政治家如小野梓、高田草苗等人一起,創辦了東京專門學校。當時,學校規模很小,隻設有政治經濟學科、法律學科和理學科三個學科,學生也隻有80人。1902年9月,東京專門學校改為早稻田大學,學校的科係和規模不斷擴大,開始向近代化的大學邁進。1905年,開始實行學位製度,大學部畢業生按規定完成學分者授予學士稱號。同年,成立清國留學生部,開始接收中國留學生。1909年,正式設置了理工科,早大開始具有了綜合性大學的初步規模。1918年,日本公布了大學令,私立大學與國立大學在形式上取得了平等的地位。1920年,早大根據大學令的精神和規定,設置了3年製的附屬早稻田高等學院。大學部原有的科都改為學部(相當於學院),並增設大學院(相當於研究生院),擴大招收研究生的規模。從此,具備了綜合大學完整的體係和係科類別。

1937年,由於日本侵華戰爭開始實行戰時體製。這一時期,早稻田大學學製由4年減為3年,喪失了正規的教學科研活動。1945年,戰爭結束,大學重新開學。1949年,學校進行改製,設置了一些第二學部,擴大了夜校的辦學模式。1951年,大學院設置了六個研究科,開設碩士課程。1953年又設置博士課程,招收博士研究生。1963年,設置國際部,進一步加強了外國留學生的工作和國際學術文化交流,近幾十年,早大還有許多新的改革和進步。

早稻田大學從創建到現在,已有120多年了。100多年來,學校為日本培養了大批高級人才,也培養了許多優秀的外國留學生。在科研上,早大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治校管理

早稻田大學是一所私立大學。它由一法人組織興辦和管理。法人組織即董事會。早稻田大學的法人組織除管理該校本部外,還另外管有兩個高等學院和一所專門學校。早稻田大學本部和三個院校組成一個大的整體,稱學校法人早稻田大學。

早稻田大學創立之時,稱為社團法人。1908年,改為財團法人。1951年,根據私立學校法規定,進一步改為學校法人。早稻田大學章程規定了學校法人的活動範圍。法人運營的中樞機關是理事會。理事會由推選出來的大學總長兼任理事長,其成員包括總長、學長和理事在內共12人。這個理事會既是法人代表,又是大學的領導核心,負責處理大學的重大事宜。另設評議員會,討論重大改革事項。與理事會平行的還有商議員會和監事,監督管理校產等事。

學校的教育和研究組織有9個學部(學院)、大學院(研究生院)、體育局、國際部、8個研究所、3個院校以及其他附屬機關組成。學校本部事務機構包括教務部、學生部、就職部、庶務部、人事部、經理部、設施部、調度部、總長室、計劃調整部等。

院係建設

(一)學部(學院)

1、政治經濟學部:早大成立最早的學部,擁有許多權威的教授和學者,培養了政界、新聞界及實業界的眾多人才,蜚聲國內外。

2、法學部:曆史悠久,人才輩出。辦有《早稻田法學》、《早稻田法學誌》、《人文論集》等雜誌。

3、第一文學部:1890年設立,現設有18個專業,即:哲學專業、東洋哲學專業、心理學專業、社會學專業、教育學專業、日本史專業、東洋史學專業、西洋史學專業、美術史專業、人文學專業、日本文學專業、中國文學專業、英國文學專業、法國文學專業、德國文學專業、俄國文學專業、戲劇專業和文藝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