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概況

耶魯大學其前身是創建於1701年的一所教會學校,當時以詹姆士·皮爾龐特牧師為首的一群康州公理會牧師,克服了重重困難,說服了康州法院投票讚成“特許建立教會學校法案”,使青年“可以學習藝術和科學……為教會和國家服務”。真正意義上的耶魯大學成立於1887年。1716年遷至美國康涅狄格州紐黑文市,年為感謝英國東印度公司官員艾利胡·耶魯的捐贈,更名為耶魯學院耶魯大學位於北美康涅狄格州。1718年,為感謝英國商人伊萊休·耶魯對學校的慷慨捐贈(9捆價值552英鎊12先令的貨物,417本書,英王喬治一世的肖像和紋章,這在當時是一筆非常大的錢),1717年至1718年,當學校遷至新舍紐黑文(New haven)時,管理人將學校命名為“耶魯學院”。

耶魯大學是美國最有名的大學之一,它同哈佛、斯坦福一起,被稱為美國高校中的“三大”——即雄踞美國高校前三名的老牌大學。

耶魯學院從創立時起,便明確地表現出教會的影響。因為它是由教會創辦的,學生的培養目的是為公理會培養為民眾服務的神職人員。它的前幾任校長均為教會牧師。

行政管理

1778年,埃茲拉·斯泰爾斯牧師出任校長。他思想開明,行為穩健,講究禮儀,是位不斷求索、興趣極為廣泛的學者。他想把耶魯學院發展成耶魯大學,但時機不成熟,在他擔任校長期間,耶魯學院各方麵都取得長足進步,並且成為東部地區的名校。

耶魯大學包括如下一些學院:耶魯學院、研究生文理學院、建築學院、藝術學院、神學院、戲劇學院、數學與環境研究學院、法學院、醫學院、音樂學院、護理學院、組織與管理學院;以上所有學院均能授予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

耶魯憲章明確指出,耶魯大學的管理機構,法律上是“校長與耶魯學院院士”,通俗地稱之為“耶魯大學校董會”。校董會下設10個委員會,每個委員會中都安排一名耶魯大學行政機構代表作秘書。校長是耶魯大學的主要負責人,由校董會經過精心挑選然後投票決定。校長掌握辦學的大方向並經管重大事務。其他校級主要領導包括教務長、大學秘書、兩位副校長,他們均由校長提名,校董會選舉產生,和校長一起,負責學校的日常工作。

獲贈發展

耶魯是一所私立學校。它與康州的關係有過不平坦的曆程。早期的耶魯學院每年曾獲得少量殖民地公共基金的資助,後來由於教會的關係與州政府鬧起了矛盾,州政府也停止了對

耶魯的資助。此後,耶魯的資金大部分靠校友們的捐贈了;1827年成立的校友協會(Society of Alumni)在這方麵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耶魯的資助人從該校創辦之日起,就想把耶魯辦成第一流的大學。但辦大學所需的條件,如招聘一定數量的知名學者,成立研究生院,爭取社會讚助等遲遲未能成熟。耶魯早期的畢業生離開紐黑文後,籌建了普林斯頓大學及達特茅斯學院,出任哥倫比亞大學前身國王學院首任院長。獨立戰爭後,耶魯畢業生遍及全美,成為40多所大學或學院的奠基人或首任校長。耶魯也因此享有“學院之母”的美譽。但耶魯直到成立100多年後才逐漸具備了升格為大學的條件,真正被校董會承認為大學是在1887年。

發展成果

到20世紀,耶魯已穩穩地確立了其世界一流學府的地位。

耶魯創立時隻有四個“一”:一位校長,一位教師,一個學生及一幢校舍。經過300餘年的奮鬥,耶魯已發展成一所世界著名的高等學府,遠遠超出了創辦人對它寄托的厚望。

耶魯大學現已發展到校園麵積達170公頃,從紐黑文市中心的醫學院一直延伸到綠樹成蔭的神學院。200多幢校舍組成十幾片建築群,反映了18世紀中葉到20世紀末各個時代建築師的智慧和不同的藝術風格。

耶魯大學成立300多年來,一直堅持學術的正統性,重視傳統學科的價值,並以人文科學的成就和影響聞名全美。它的科研同樣為世人所稱道。耶魯至今共出了13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這無論對哪個學校,都是了不起的成就。

知識鏈接

耶魯的校友遍及天下。許多校友都是有名的專家、學者或成功的企業家。耶魯還出了三位美國總統:第27任總統塔夫脫(1878級校友)、第38任總統福特(1941級校友)、第41任總統布什(1945年校友)。耶魯的中國校友包括我國最早留學西方的容閎(1850—1854年在耶魯)、詹天佑(1876—1881在耶魯攻土木及鐵路)等著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