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水平較高和內容廣泛外,巴黎大學的科學研究的組織方法也很靈活,教師或第三階段的學生可以單獨進行科學研究,也可以通過研究組合作進行。各個大學除在教學研究單位中成立研究小組、備置研究設施外,還有大量的專門研究機構,如第三大學設有多個語言教學研究中心和語言實驗室;第四大學有5個人文科學方麵的研究中心;第八大學有13個社會科學方麵的研究中心;至於第六、第七和第十一大學的研究機構就更多了。這些機構中,有的獨立進行研究,有的與其他大學合作,也有相當一部分與全國科學研究中心等全國性科研部門的機構合作,交流資料和人員,共同使用研究設備,並得到這些機構的支持和幫助。如巴黎第六大學接納了全國科學研究中心10%的科學家進行工作;第七大學的700多個研究人員中,有1/3以上同時也是該中心的研究人員;而第十一大學則有22個屬於該中心的實驗室,49個實驗室與該中心合作,共同使用設備。這兩類實驗室占了全校實驗室總數的一半。

巴黎大學的教師主要是各個大學和高等師範學校的畢業生。

最低一級的教師是助教,約占教師總數的39%。除理科和藥學以外,其他科目的助教都不算國家正式職員,隻是一個臨時性職務,通過簽訂合同來招聘。對助教本人來說,這也隻是一個過渡階段,他們大部分有碩士學位,在擔任助教的期間,一麵完成組織學生實踐課的任務,一麵自己進行科學研究,準備取得博士學位或考取教師資格,對作為國家正式職員的理科和藥學助教的要求比較高,須由教學研究單位推薦,校長任命。他們必須已經具有國家博士學位所要求的證書的一部分,有的理科助教已經通過了教師資格考試。

比助教高一級的是高級助教,約占教師總數34%。過去沒有這個等級,由於講師和助教間的距離太大,也由於大學裏出現了很多新的教學形式,所以繼1960年文科和理科出現了高級助教之後,其他學科也設立了這一等級。高級助教是國家正式職員,他們一般具有第三階段博士學位或是有三年教學經驗的助教,也有些高級助教已經通過了教師資格考試。高級助教的主要任務是指導助教完成實踐課,並擔任指導課的教學,他們還協助講師指導學生完成學士學位小論文。大部分高級助教都參加科研工作,而這種個人對科學研究的需要,也是設立這一教師等級的原因之一。

再高一級的教師是講師,約占教師總數的20%。與教授一樣,講師也是大學裏的高級教學幹部,必須有國家博士學位。講師不依附於某個教授,主要任務是獨立擔任大課的教學和領導有關的科研小組;有的學校在講師和高級助教之間還設一個等級,叫副講師,但這隻是一種臨時資格,往往由準備博士論文的人擔任,隻負責大課的教學。

教授由國家總統以命令的方式任命,是大學裏最高的教學人員,年齡30歲以上,都有國家博士學位,約占教師總數的7%,其職責與講師相同。每個大學都有從外國聘請的學者擔任合作教授,任期一般為2—3年。

巴黎大學師資選拔的嚴格,一方麵表現在十分注重資格,甚至被視為中等地位的高級助教,以至於一部分地位最低的助教,也需要通過極嚴格的教師資格考試;另一方麵也表現在注重實際經驗,絕大部分教師都由有經驗的低一級教師中選拔,在校生即使通過考試取得了某種教師資格,也必須在專門的培訓中心學習,參加一年的教育實習之後,才能任教。

法國大學裏教師和學生的數量約為1∶23。由於巴黎大學的課程名目繁多,專業設置齊全,地位又很特殊,師生比例比全國略高,特別是幾所聲譽較高的文理並重的,或以理、工、醫科為主的大學更高,如第五大學1∶20,第六大學1∶15,第七大學1∶19,第十一大學1∶13。

知識鏈接

巴黎大學的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紀。當時巴黎正逐漸成為一個政治和文化中心,法國、歐洲,乃至整個基督教世界的求學者紛至遝來。隨著學生人數的增加,新學校不斷增加,並多少擺脫了教會的嚴密控製,有了一定的獨立性。各個學校為了加強合作,就組成了巴黎的教師和學生團體“Universitars”,這就是巴黎大學的前身。同一學科的組織叫“faculte”,即後來的學院。

公元1303年,教士索邦建立的索邦大廈,成為神學院。由於長時間內神學是主要學科,索邦就逐漸成了巴黎大學的代名詞,直到本世紀60年代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