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巴黎大學有幾“多”:第一是學生數量多,已有30萬人,占全法國大學生總數的近1/3,其中以第五、第六、第七最多,分別達33000名、36000名和30000名;第二是留學生人數多,約占大學生總數的17%,比如巴黎第二大學有來自近百個國家的留學生,而第三大學的留學生占該校學生總數的25%;第三是科研機構多,如巴黎第七大學有40多個實驗室,第十一大學的實驗室多達140個,第四是圖書館多,各個學校除有全校的綜合圖書館外,大多有專業圖書館或分別供第一、第二、第三階段大學生使用的專門圖書館和科研圖書館(還有專為病殘者服務的特殊圖書館),如巴黎第一大學有17個,第三大學有21個、第四大學有14個、第五大學有23個、第六大學有18個圖書館。

巴黎大學教學的靈活性首先表現在選課上。學生入學手續分兩步:第一步叫行政注冊,即報名者向校方出示有關證明文件;第二步叫學術注冊,即經審查證明或考試被錄取的學生,到有關的教學研究組織選擇自己願學的專業和學分課程。巴黎大學30萬學生在各專業的比例如下:法律、經濟22%,文學30%,醫科,牙科20%,理科15%,藥學4%,兩年製大學技術學院(亦譯作短期技術大學)6%,其他3%。

巴黎大學的授課方法也很靈活。主要有三種;一種是大課,由教師在大教室為學生講授理論課程,另一種是指導課,由教師指導學生,在比大課小一些的範圍內鞏固和加深理論知識;還有一種叫實踐課,學生在更小的範圍內,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分析、討論、實驗等具體實踐活動,更好地掌握已經學過的知識和一定的應用技術。後兩種課程隻為本科生開設,旁聽生不得參加。

與全法國的大學一樣,巴黎大學的教學也分三個階段組織,但具體方法也有差異。大部分大學按各個教學研究單位分階段組織教學;有些大學或有些專業,如巴黎第七大學的理科,第一階段第一年不分教學研究單位,隻分結構與物質科學和自然與生命科學兩大門類上基礎課;第二、三階段才逐漸專業化,越分越細,按教學研究單位組織教學。有的專業比較單一的大學基本不按教學研究單位,隻按三個階段組織教學,如巴黎第九大學,第一階段隻有一個專業:管理和應用經濟學,第二階段分成管理、應用經濟學、管理應用信息學三個專業,第三階段又變成了一個專業:組織科學。

巴黎大學曆來對科學研究很重視,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政府增加了科研經費,繼而學校體製改革,將過去的院、係改為教學研究單位之後,科研得到了進一步加強,不少項目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作為綜合性大學的重點,巴黎大學科學研究的重心主要放在基礎理論上,如數學、理論物理、化學、分子生物學、氣象學、空間等。但自1977年第七個經濟計劃開始執行以後,法國科研的原則有些變化,即確立了開展工農業如何減少對能源和原料的依賴,加強對外競爭能力的研究,開展關於社會和經濟方麵的研究(環境保護、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改善生活條件等),保證基礎科學研究三個重點。因此,巴黎大學也加強了與工業和經濟部門的聯係,應用科學研究得到進一步重視,擴充並新建了不少有關的研究機構。

同時,巴黎大學也很強調核能、空間、信息、地球物理學、生命科學等尖端科學的研究。如巴黎第七大學的血液研究的水平,在歐洲首屈一指;該校核反應加速器、固體物理和分子生物學的研究室也非常完備。

近年來,巴黎大學越來越重視跨學科和多學科的科學研究,重點是生物醫學、海洋學、空間、農業、城市規劃等領域,每個學校選一個或若幹個方麵,如第七大學的重點是醫學、理科、文學和人類學;第十一大學則設立了著名的電磁輻射實驗室,供大量校內外和國內外的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的研究人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