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九篇 兒科學(一)(1 / 3)

第1章 緒論

小兒年齡分期及各期特點

根據解剖生理特點,一般將小兒時期劃分為七個年齡期:

1.胎兒期從受精卵形成到分娩,約40周(280天)。受孕最初8周的孕體稱為胚胎,8周後到出生前為胎兒。

2.新生兒期自出生後臍帶結紮開始到足28天(即4周)時。此期實際包含在嬰兒期內。

新生兒機體發育尚未成熟,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差,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而發病,發病率高,死亡率也高,尤以第一周為高。

圍生期(圍產期):國內采用的定義是指胎齡滿28周(體重≥1000g)至出生後7足天。

3.嬰兒期(又稱乳兒期)出生後到滿1周歲。此期是小兒生長發育最迅速時期(第一個高峰)。

4.幼兒期1周歲至滿3周歲之前。此期小兒體格發育相對減慢,中樞神經係統發育加快,特別是活動能力增強,與周圍環境接觸增多,故開發了智能,促進了語言和思維的發育,但識別危險的能力不足,故應防止意外創傷和中毒。由於乳牙萌出和斷奶後食物種類的轉換,應加強斷奶後的營養和喂養指導。又由於自身免疫力較低,而與外界接觸日益增多,應重視傳染病等預防工作。應著手進行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的訓練。

5.學齡前期自3周歲到6~7周歲入學前。此期體格發育速度又減慢,智力發育更趨完善,求知欲強,好奇、好問、好模仿,此期小兒的可塑性較大,因此應注意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及生活習慣。此期機體抗病能力逐漸增強,傳染病的發病率漸減,但由於活動範圍的擴大而生活經驗不足,意外的創傷和中毒的機會增多,更應注意預防。此期免疫反應性疾病(如腎炎、風濕熱等)開始增多,應重視這方麵的防治工作。

6.學齡期從小學起(6~7歲)到青春期(13~14歲)開始之前。此期相當於小學學齡期,體格發育穩步增長,肌肉發育加強,動作比較精巧。大腦皮質進一步發育,求知欲、理解、分析、綜合和學習能力大為增強,應在學校和家庭教育中使他們在德、智、體幾方麵得到全麵發展。此期乳牙全部更換,故要加強衛生指導,注意預防齲齒和近視。

7.青春期從第二性征出現到生殖功能基本發育成熟、身高停止生長,年齡範圍一般從10歲至20歲(女孩從11、12歲到17、18歲;男孩從13、14歲到18~20歲)。

最主要的特點是生殖係統迅速發育並漸趨成熟,第二性征日益明顯;體格發育(體重、身高等)再次加速,出現第二次高峰。

第2章 生長發育

第一節 生長發育規律

【大綱要求】

小兒生長發育的規律

1.生長發育是連續的、有階段性的過程

2.生長發育的一般規律生長發育遵循由上到下(先是大腦的神經係統發育,然後才是肢體的發育)、由近到遠(先是軀體發育後四肢的發育)、由粗到細(先抓握,後拾取)、由低級到高級(先會看、聽、覺,後會思維、分析和判斷),由簡單到複雜(先劃直線,後劃圓)的一般規律。如出生後運動發育的規律是:先抬頭、後抬胸,再會坐、立、行。

3.各係統的發育速度不平衡神經係統發育較早,腦在生後2年內發育較快;淋巴係統在兒童期生長迅速;生殖係統發育較晚。

4.存在個體差異在一定範圍內受遺傳、營養、教養、環境等影響。

生長發育規律要點歸納

連續有階段,

速度不平衡,

先頭後胸坐立行。

上到下,近到遠,

粗到細,低到高,簡到複。

第二節 體格生長

【大綱要求】

(1)體格生長常用指標(體重、身高、頭圍、胸圍)(2)骨骼發育(頭顱骨、脊柱、長骨骨化中心)(3)牙齒發育

體格生長常用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