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八篇 運動係統(1 / 1)

第1章 骨折

第一節 骨折概述

骨折分類

(一)根據骨折處皮膚、黏膜的完整性分類

1.閉合性骨折骨折處皮膚或黏膜完整,骨折端不與外界相通。

2.開放性骨折骨折處皮膚或黏膜破裂,骨折端與外界相通。

(二)根據骨折的程度和形態分類

1.不完全骨折骨的完整性和連續性部分中斷,按其形態又可分為:

(1)裂縫骨折:骨質發生裂隙,無移位,多見於顱骨、肩胛骨等。

(2)青枝骨折:多見於兒童,骨質和骨膜部分斷裂,可有成角畸形。有時成角畸形不明顯,僅表現為骨皮質劈裂,與青嫩樹枝被折斷時相似而得名。

2.完全骨折骨的完整性和連續性全部中斷,按骨折線的方向及其形態可分為:

(1)橫形骨折:骨折線與骨幹縱軸接近垂直。

(2)斜形骨折:骨折線與骨幹縱軸呈一定角度。

(3)螺旋形骨折:骨折線呈螺旋狀。

(4)粉碎性骨折:骨質碎裂成三塊以上。

(5)嵌插骨折:骨折片相互嵌插。

(6)壓縮性骨折:骨質因壓縮而變形,多見於鬆質骨。

(7)凹陷性骨折:骨折片局部下陷,多見於顱骨。

(8)骨骺分離:經過骨骺的骨折,骨骺的斷麵可帶有數量不等的骨組織。

(三)根據骨折穩定性分為

1.穩定性骨折複位後經適當外固定不易發生再移位者,如青枝骨折、裂縫骨折、嵌插性骨折、橫形骨折。

2.不穩定性骨折複位後易於發生再移位者,如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

臨床表現

大多數骨折一般隻引起局部症狀,嚴重骨折和多發骨折可導致全身反應。

(一)全身表現

1.休克骨折所致的休克主要原因是出血。

2.發熱骨折後一般體溫正常,出血量較大的骨折,血腫吸收時可出現低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