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一篇 其他(1 / 3)

第1章 風濕性疾病

第一節 風濕性疾病概論

【大綱要求】

(1)概念(2)分類

概念

風濕病是一組以內科治療為主的肌肉骨骼係統疾病,它包括:彌漫性結締組織病(CTD)及各種病因引起的關節和關節周圍軟組織,包括肌、肌腱、韌帶等的疾病。風濕一詞是指關節、關節周圍軟組織、肌肉、骨出現的慢性疼痛。

彌漫性結締組織病簡稱結締組織病(CTD)是風濕性疾病中的一大類,它除有風濕病的慢性病程、肌關節病變外,尚有以下特點:

(1)屬自身免疫病。

(2)以血管和結締組織慢性炎症的病理改變為基礎。

(3)病變累及多個係統,臨床個體差異甚大。

(4)對糖皮質激素的治療有一定反應。

(5)由於診治恰當,近年來生存率明顯延長。

結締組織病是一個非器官特異性自身免疫病,它的慢性病程和器官損害造成醫療中許多難點。

分類

風濕性疾病主要包括:

1.彌漫性結締組織病(CTD)如係統性紅斑狼瘡(SLE)、類風濕關節炎(RA)、原發性幹燥綜合征(pSS)、係統性硬化病(SSc)、多肌炎/皮肌炎(PM/DM)、血管炎病。

2.脊柱關節病如:強直性脊柱炎(AS)、Reiter綜合征、銀屑病關節炎、炎症性腸病關節炎。

3.退行性病變骨性關節炎(OA)。

4.晶體性痛風、假性痛風。

5.感染因子相關性反應性關節炎、風濕熱。

6.其他如纖維肌痛、周期性風濕、骨質疏鬆症等。

第二節 係統性紅斑狼瘡

【大綱要求】

(1)病因(2)臨床表現(3)免疫學檢查(4)診斷標準與鑒別診斷(5)治療

係統性紅斑狼瘡(SLE)是一自身免疫病,血清中出現多種自身抗體和大量免疫複合物,造成組織損傷,臨床可以出現各個係統和髒器損害的症狀。

病因

病因和發病機製目前仍未完全清楚,研究提示與遺傳、性激素、環境等多種因素有關。機體在內外因素作用下,喪失了正常的免疫耐受,致淋巴細胞不能正確識別自身組織,從而產生自身免疫反應。突出表現為B細胞高度活化,產生許多針對自身組織包括細胞核及各種核成分、細胞膜、細胞漿和各種組織成分的自身抗體,其對SLE的發病、診斷和病情都起了關鍵作用。

免疫複合物也可沉積在各個器官血管壁,引起血管炎導致該器官的損傷。目前認為免疫複合物是引起SLE組織損傷的主要機製。

臨床表現

(1)一般情況:SLE以青年女性及生育齡婦女占患者的90%~95%,育齡期男女之比為1∶9。臨床表現複雜,病程遷延,反複發作,可為暴發性、急性或隱匿性;可單一器官或多個係統同時受累。發病誘因有日曬、感染、妊娠、分娩、藥物、手術等。多數有發熱、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狀。

(2)皮膚與黏膜暴露部位,可出現對稱性皮疹,包括頰部呈蝶形的紅斑、丘疹,盤狀紅斑,指掌部或甲周紅斑,指端缺血,麵部及軀幹皮疹,光過敏,下肢網狀青斑,口腔潰瘍、脫發或雷諾現象。其中以頰部蝶形紅斑最具特征性。80%有皮膚病損。

(3)關節與肌肉:85%有關節受累,多數有關節痛,部分伴關節炎。常見部位近端指間關節、腕、足、膝、踝等,對稱分布,多無骨質破壞與畸形。

(4)漿膜:1/3病例有單或雙側胸膜炎、心包炎,或腹膜炎。

(5)幾乎所有患者的腎組織均有病理變化,有臨床表現者約75%,因此腎髒損傷造成尿毒症死亡是SLE的常見原因。

(6)心、肺、消化道與神經係統均可受累;周圍血象可見一係至三係減少,其中白細胞和血小板下降,自身免疫性的貧血對診斷有意義。

免疫學檢查

(一)抗核抗體譜

(1)抗核抗體(ANA)95%(+),已取代狼瘡細胞檢查,篩選試驗,但特異性低。

(2)抗雙鏈DNA抗體特異性達95%,敏感性70%,且與病情活動有關。

(3)抗ENA抗體是一組臨床意義不相同的抗體。包括:①抗Sm抗體特異性達99%,有助於早期診斷,不代表疾病活動度。②其他抗RNP、抗SSA(Ro)抗體、抗SSB(La)抗體、抗組蛋白抗體等均可見於SLE。

(二)補體

補體降低有助SLE的診斷,並提示狼瘡活動。

(三)皮膚免疫病理活檢

表皮與真皮連接處有免疫球蛋白IgG(或IgM)沉著,自暴露部位的正常皮膚取材檢查的特異性高。

診斷標準與鑒別診斷

根據l997年美國風濕病學會(ACR)提出標準,下列11項中符合4項或以上者可診斷SLE:①顴部蝶形紅斑;②盤狀紅斑;③光敏感;④口腔潰瘍;⑤關節炎;⑥腎髒病:蛋白尿>+++(或>0.5g/d或細胞管型);⑦神經係統異常:癲癇或精神症狀;⑧漿膜炎:胸膜炎或心包炎;⑨血液學異常:溶血性貧血或WBC減少或淋巴細胞減少或血小板減少;⑩抗ds-DNA(+)或抗Sm(+)或抗磷脂抗體陽性;⑩熒光ANA(+)。

SLE應與類風濕關節炎、各種皮炎、癲癇病、精神病、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鑒別。

治療

(一)一般原則

急性期應休息,避免陽光照射,積極控製感染,治療並發症。

(二)藥物治療

1.非甾體抗炎藥用於發熱、關節肌肉酸痛、關節炎、漿膜炎而無明顯內髒或血液病變的輕症患者;慎用於腎炎,因可使腎功能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