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最大的城市和重要港口悉尼,地處大陸東南岸,東臨塔斯曼海,西靠藍山山脈東麓,北界布羅肯灣、南至哈金港。港灣和河流把大悉尼分割為南北兩部分,南部為稍有起伏的低地,北部為地勢較高的丘陵地。麵積為4074平方千米。城市附近海岸曲折,沿岸一帶懸崖峭壁,延綿不斷,多港灣、海灣伸入內陸。

悉尼港是澳大利亞進口物資的主要集散地。港灣總麵積為55平方公裏,口小灣大,是世界聞名的天然良港。橫跨港口上空的悉尼海港大橋建成於1933年,長達1149米,其單孔跨度503米,橋麵高出海平麵59米,如長虹淩空,氣勢壯觀,是南半球第一大拱橋。它將市區南北兩部分聯成一體。建成於1992年的橫臥港底的長達2.3公裏海底隧道,使港灣兩岸的運輸能力提高了50%。大橋下的羅克斯岬是早期移民登陸地點。橋旁是塔朗加動物園,園內有28公頃的自然森林供珍禽異獸自由活動。

港區主要有12個碼頭泊位,岸線長2421米,最大水深為12.4米。裝卸設備有各種門吊、可移式吊、岸吊、抓鬥吊、輸送帶及拖船等,其中可移式吊最大起重能力為125噸,還有直徑為100~400毫米的輸油管供裝卸使用。裝卸效率為煤每小時卸1500噸,鐵礦石每小時卸3000噸,煤每小時裝2000噸。大船錨地最大水深為18米。主要進出口貨物有鐵礦石、煤、石油及鋼材等。

整個港區位於傑克遜灣南岸,離海口8千米,碼頭區靠近市中心,市中心區瀕臨的傑克遜港為帕拉塔河沉降河口的遺跡,水深港闊,位置隱蔽,為海港設立了天然屏障,擋住了太平洋上的狂風巨浪,商船可從懸岸間隙進出,低潮時主航道水深12.8米,可停泊吃水深10米的船隻,有泊位120個和長達18千米的裝卸區,並擁有現代化港口設施,是一個優良的天然海港。

悉尼港與近200個國家和地區的港口有貿易聯係,同時也是一個客運港口,有定期往返於美國、日本、英國、加拿大、菲律賓和香港等地的旅遊客船。悉尼港的進出口貨物中,進口以石油產品為主,其次為木材和日用雜貨;出口物資主要有羊毛、煤炭和小麥等。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為了適應南部新工業區的發展需要,又就近在植物學灣北岸建設新港,其主航道低潮時水深19.8米,能通行20噸的巨輪。悉尼港年吞吐量達3000萬噸,貨運量居全國第一。

知識鏈接

悉尼歌劇院:澳大利亞悉尼市的大型綜合性文藝演出中心,以獨特的建築形象著稱於世。它建在悉尼港內一塊伸入海麵的地段上,三麵臨水,由丹麥建築師伍重設計,1959年動工,1973年竣工。歌劇院外觀為3組巨大的殼片,猶如海上的船帆和盛開的花朵,在藍天、碧海、綠樹襯映下,婀娜多姿,輕盈皎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