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的第二大港勒阿弗爾港地處法國西北沿海塞納河口北岸,瀕臨塞納灣的東側,是法國最大的集裝箱港,也是塞納河中下遊工業區的進出口門戶。
勒阿弗爾是一個工業化程度較高的城市,主要工業門類有造船、汽車、機械、石油化工等。法國最大的汽車企業雷諾汽車公司在這裏有一個年產汽車約25萬輛的分公司。法國第二大石油公司道達爾公司諾曼底煉油廠也坐落於該市附近。港口在勒阿弗爾的經濟生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勒阿弗爾港年吞吐量為5400萬噸,集裝箱運量為100萬標準箱。僅集裝箱貨物運輸就占法國所有集裝箱運量的60%。
該港的裝卸設備有各種門吊、岸吊、浮吊、可移式吊、高性能龍門吊、卸穀機、集裝箱門吊、重吊及滾裝設施等,其中浮吊最大起重能力為200噸,重吊起重能力達650噸,還有直徑為254~406.4毫米輸油管道供裝卸石油使用。散貨碼頭最大可靠25萬載重噸的船舶,油突堤最大可靠55萬載重噸的超級油船。煤炭碼頭有抓鬥裝卸橋,每小時速率為1200噸,日裝卸率達1.5萬噸,總的堆場能力達79萬噸煤,每小時600噸的輸送機能連續進行作業,並可以通過3萬載重噸的主泊位向貨車、火車及駁船裝運煤炭。篩選設備有壓碎裝置,各種類型的煤塊均能進行篩選。集裝箱堆場能力達60萬平方米。水果庫容納20萬噸,儲貨場容量達45萬噸。裝卸效率為散糖每小時卸600噸,礦石每小時卸2000噸。
該港屬溫帶海洋性氣候,盛行西風和西南風,冬溫夏涼,常年有雨。年平均氣溫最低約-7攝氏度,最高約31攝氏度。全年平均降雨量約800毫米。大汛高潮為7.8米,低潮為1米,小汛高潮為6.4米,低潮為2.7米。平均潮差約6.7米。
勒阿弗爾港占地麵積100平方千米,水域麵積5.54平方千米,有優良的自然條件。從英吉利海峽進入港口全長13000米,寬達300米,低潮時水深15.5米,巨型船舶可隨時入港,無需候潮。新建成的航道,長20千米,水深22米,可通25噸的散裝船。集裝箱碼頭岸線長800米,是法國最大的集裝箱港口,也是歐洲最完善的集裝箱港口。此外擁有煤、油以及各類貨物泊位。港區內,儲存、運輸係統完善,有長362千米的鐵路線和長117公裏的公路線,港區可儲存石油產品500萬立方米,並有36萬平方米的貨物倉庫及後備區域170萬平方米。有150條定期航線與國外500多個港口聯係。年吞吐量8000萬噸。經由該港進出口的貨物種類多樣。進口貨物主要是燃料、各種工業原料及來自非洲的熱帶農產品,如天然氣、石油、各種礦石、咖啡、棉花、木材等。其中石油進口量占該港貨運總進口量的以上。出口貨物主要來自腹地的工業產品及產自塞納河流域的酒類、糧食等產品。勒阿弗爾是塞納河流域地區通往海上的門戶,這樣,塞納河流域是勒阿弗爾港的最主要經濟腹地。
勒阿弗爾港承擔法國與南、北美洲之間的貨物轉運,並且是來往葡萄牙、西班牙、愛爾蘭和蘇格蘭的理想中轉港口,能比北歐港口節約三四天時間。還有高速公路與鐵路通往巴黎,僅需2小時,並與整個法國和西歐地區連接起來。主要工業有機械、造船、石油化工、電工器材、木材加工及食品等。港口距機場約7公裏,有定期航班飛往巴黎等地。
中世紀時,勒阿弗爾還是個小漁村。16世紀初期成為法國大西洋岸的軍港。直到19世紀中末期,它才成為法國主要的商業港口。隨著資本主義經濟和對外貿易不斷發展和繁榮,對外經濟聯係需要依靠海運和港口,這極大地促進了港口的發展。另外,勒阿弗爾靠近經濟發達的巴黎地區,優越的地理位置也是促進其發展的重要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受到嚴重破壞,戰後經過恢複、重建和擴建,勒阿弗爾港較之戰前有了巨大發展。港口吞吐能力日益擴大,港口設施也越來越完善和現代化。
從勒阿弗爾城市和港口的發展可以看出,塞納河流域工業發展所需要的燃料、原料均由勒阿弗爾港進口,巴黎工業區和塞納河流域有相當數量的工農業產品,也主要經由勒阿弗爾港輸出。地區經濟發展離不開港口,港口發展依靠腹地貨源,它們是相互聯係、相互依存的。港口不僅為城市工業發展供應原料,而且港務本身也是國民經濟最重要的部門之一,反過來,經濟腹地的雄厚也為港口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
知識鏈接
塞納河:法國北部的大河。源出東部朗格勒高原。西北流經香檳地區南部,穿過巴黎再經諾曼底,在勒阿弗爾附近注入英吉利海峽。長776千米,流域麵積7.865萬平方千米。是法國重要的內河大動脈,占法國河運總量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