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於公元前6世紀的那不勒斯港又名那波利港,地處意大利西南海岸的那不勒斯灣的頂端,瀕臨第勒尼安海的東側。是意大利的主要海港之一。這裏曾是羅馬皇帝的避暑勝地。如今已發展成為意大利的主要鋼鐵工業中心之一,也是煉油中心之一。主要工業有鋼鐵、煉油、機器、造船、汽車裝配、化學、紡織及食品等。還有較多的古代藝術、文物及風景遊覽區,旅遊業發達。港口距國際機場約8公裏,有定期國際航班飛往各地。

該港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上午多北風和東北風,下午多南風和西南風。年平均氣溫最高37攝氏度,最低-4攝氏度。全年平均降雨量約700毫米。平均潮高:在大汛高潮時為0.45米,低潮時為0.06米;小汛高潮時為0.03米,低潮時為0.18米。

該港的裝卸設備有各種浮吊、岸吊、集裝箱吊、可移式吊、吸糧管、卷揚機、鏟車及滾裝設施等,其中浮吊最大起重能力達150噸,集裝箱吊達45噸,集裝箱堆場麵積為16萬平方米,糧倉容量達4.2萬噸。裝卸效率為煤每小時4000噸,穀物每小時520噸。油碼頭最大可靠9萬載重噸的船舶。還有煉油廠,每年煉油能力達300萬噸,有管道及油泵與碼頭連接。大船錨地在港外,水域寬廣,可泊70多艘船舶,水深在20米以上。

本港自由貿易區法規有4條:(1)外國商品在自由貿易區儲存或以後再出口,可以免交關稅及其他各種進口稅;(2)凡在區內消費或使用的外國商品,以及外國建築材料、生產資料等,必須交納關稅。如運出自由貿易區而轉在國內消費或使用,也要納稅;(3)區內允許商品的裝卸、轉運、儲存、加工、轉讓和批售;(4)對於國家專營的商品,如煙草、鹽、糖精、奎寧、寶石、輕武器及零件、成藥、衣服、毛皮及其他貴金屬等,在區內儲存需符合特別規定。主要出口貨物除石油製品外,還有鋼鐵、煤、水果、蔬菜、食品、建材及化工品等,進口貨物主要有礦石、原油、穀物、化肥、木材、魚、鋼材及石油產品等。1992年集裝箱吞吐量為16.3萬標準箱,年貨物吞吐能力約3000萬噸。在節假日中如果需要,可以安排作業,但需加付100%的加班費。油船連續作業的不受此限。

除了作為坎帕基亞大區的首府,那不勒斯還是意大利南部最重要的城市,也是僅次於羅馬和米蘭的意大利第三大城市。這裏自然條件優越,地理位置重要,環境優美,氣候宜人;這裏交通發達,汽車、火車、飛機、輪船四通八達;那不勒斯港是世界上最古老和地中海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受到那不勒斯美麗的自然環境和溫暖氣候的吸引,古希臘人於公元前7世紀就來到這裏,在這裏留下了許多古希臘的文化古跡。公元前470年,庫馬人在他們已有的商業中心建起了真正的那不勒斯(napoli),意為“新城”。當時的那不勒斯、塔朗托和庫馬同被列為大希臘的重要中心城市。公元前327年起,那不勒斯受羅馬人統治。公元763年,那不勒斯反叛東羅馬帝國並得到拜占庭當局的認可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公侯國。1139年,當時的那不勒斯總督塞爾吉奧被迫屈服於諾曼底王魯傑洛二世。此後又有一段時間被施瓦本王朝統治。在1503年到1707年的兩個世紀中,那不勒斯淪為西班牙的屬地。1734年,波旁王朝開始對那不勒斯進行統治,直到1861年,那不勒斯加入了意大利王國。

那不勒斯是意大利南部的工商業基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國家大量投資,發展速度極快,主要工業有鋼鐵、化學、冶金機械、石油化工等。港口客運量位居全國首位,旅遊業發達。由於這一地區土地肥沃,陽光和水分充足,所以也適合於農業的發展。

那不勒斯風光旖旎,曆史悠久,文物眾多,頗具魅力,是地中海最著名的風景區之一。它被人們讚譽為“陽光和快樂之城”,這裏一年四季陽光普照。那不勒斯人生性開朗,充滿活力,善於歌舞,那不勒斯的民歌傳遍世界。

知識鏈接

波旁王朝:波旁家族在法國建立的王朝。波旁家族的支係在西班牙、那不勒斯、西西裏和帕爾馬也曾建立王朝。波旁家族的世係可上溯至公元10世紀,遠祖係加洛林家族的近親,因最初的封地為波旁拉爾尚博和波旁而得名。1848年,波旁王朝在法國的統治最終結束。波旁王朝在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統治分別於1860、1931年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