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最大的港口溫哥華港地處加拿大西南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南端的弗雷澤河口,在巴拉德灣內,瀕臨喬治亞海峽的東南側,是世界主要小麥出口港之一。自從1887年國橫貫加拿大東西的大陸橋(西起溫哥華,東岸橋頭堡為聖約翰SAINTJOHN港)建成後開始發展起來,現已成為加拿大西部的工商業、交通、科技和文化的中心。主要工業有汽車、造船、紡織、木材加工、造紙、魚類加工、飛機製造及石油加工等。該港是亞洲到北美各航線中最短的航線。公路與美國、加拿大各地相通,鐵路可達美洲大陸各地。港口距國際機場約半小時的車程,有定期航班飛往世界各地。

該港的裝卸設備有各種門吊、岸吊、可移式吊、集裝箱吊、卸貨機、鏟車、裝卸橋、拖船及滾裝設施等,其中浮吊最大起重能力為100噸,可移式吊達250噸,還有直徑為250~860毫米的輸油管供裝卸使用。港區倉庫容量達170萬噸。裝卸效率為小麥每小時裝2000噸,圓木每工班裝500立方米,原油每小時2500噸,穀物每小時裝1000噸。本港最大可泊25萬載重噸的船舶。溫哥華為了吸引集裝箱貨物,早在1991年7月就開始在碼頭費方麵采取獎勵製度,並對集裝箱貨物的碼頭使用費實行簡化,將原來按價格收費改為按集裝箱的長度收費,隻簡單地將集裝箱分為“12.192米以上”和“不足12.192米”兩種情況,對輸出貨物的集裝箱實行低收費,對空箱則不收費,以保持在北美西岸的競爭能力。1994年集裝箱吞吐量達49.4萬標準箱,比1993年增長13.8%,1992年貨物吞吐量為6300萬噸,比1991年減少10.5%,其中散貨為5340萬噸。主要出口貨物為機械、小麥、紙漿、麵粉、銅礦、糧穀、林木產品、肥料、煤、焦炭、魚、水果及硫磺等,進口貨物主要有鋼材、鹽、水泥、茶葉、糖、鐵及磷酸石等。在節假日中元旦及勞動節為無工作日,其他節假日可提供工班,但需付保險費。

該港有一個新建的麵積達3.5萬平方米的集裝箱碼頭,該碼頭具有一個電腦控製的集裝箱運輸中心,碼頭上有鐵路及卡車作業,並與橫跨大陸橋的鐵路係統接軌,通過支線鐵路可進入美國。年吞吐能力約50萬標準箱,這座新碼頭是在1995年底投入營運的。我國航運業是溫哥華港的主要顧客,中國遠洋運輸公司的集裝箱運量占該港集裝箱吞吐量的1/10,1992年達4萬標準箱。在太平洋航線中,中遠公司是第一個先掛靠溫哥華港再停靠美國西雅圖和塔科馬港的船公司。

溫哥華港的整個港區,現有碼頭27座,其中有17座散貨碼頭,5座雜貨碼頭,3座集裝箱碼頭。已經成為加拿大最繁忙的樞紐港,同時還是北美航線上的第三大港口,年貨物吞吐量可達7000多萬噸。1999年,該港的集裝箱吞吐量達到100萬標準箱。大部分碼頭位於布拉得·英利特灣BURRARDINLET沿岸,坐落在溫哥華的市中區,位置優越,交通便利。3座集裝箱專用碼頭中的VENTERM碼頭占地76英畝,集裝箱堆存能力為9200個重標箱和3000個空標箱,集裝箱年通過能力為34萬標箱。投入使用隻有3年的三角洲集裝箱碼頭,年通過能力可達60萬標箱,理箱量目前正以兩位數的速度迅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