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班軍官對連長:根據營長的命令,明晚8點哈雷彗星將在操場上空出現。如果下雨,就讓士兵穿著野戰服列隊前往禮堂,這一罕見的現象將在那裏出現。
連長對排長:根據營長的命令,明晚8點,非凡的哈雷彗星將身穿野戰服在禮堂中出現。如果操場上下雨,營長將下達另一個命令,這種命令每隔76年才會出現一次。
排長對班長:明晚8點,營長將帶著哈雷彗星在禮堂中出現,這是每隔76年才有的事。如果下雨,營長將命令彗星穿上野戰服到操場上去。
班長對士兵:在明晚8點下雨的時候,著名的76歲哈雷將軍將身著野戰服,開著他那“彗星”牌汽車,經過操場前往禮堂。
教師講“傳道”,那麼教師傳授的道理到了學生那裏究竟還剩下百分之多少,有多少又已經被歪曲了呢?
投訴汽車
通用汽車公司黑海汽車製造廠總裁收到一封關於汽車的投訴信:
“這是第二次給你寫信,我不會怪你沒有答複我的問題,因為這個問題實在太荒誕,但它的確是事實。最近我買了一輛黑海牌車,從此以後去商店就出現了一個問題。你知道,每次我從商店買完香子蘭冰淇淋回家,汽車就啟動不了,而買其他種類的冰淇淋,
車子就啟動得很好。無論這個問題有多麼愚蠢,但我還是想讓你知道我對這個問題非常關注,究竟是怎麼回事?”
黑海廠總裁對這封信感到迷惑不解,但還是派了一個工程師去查看。令工程師驚訝的是,當他開著同樣的車,也在這家商店買了香子蘭冰淇淋返回時,車竟然也啟動不了。
工程師又連續去了三個晚上。第一個晚上,車主買的巧克力冰淇淋,車啟動了;第二個晚上,買的香子蘭冰淇淋,車啟動不了。
工程師打死也不相信這部車子對香子蘭冰淇淋過敏。於是他加倍工作以求解決問題。每次他都做記錄,寫下各種數據,像日期、所用汽油類型、汽車往返的時間等等。在這幾天裏,他發現了線索:車主買香子蘭冰淇淋所花的時問比買其他冰淇淋花的時間要短。這是為什麼呢?答案在冰淇淋店的貸架上。香子蘭冰淇淋很受歡迎,故分箱擺在貸架前麵,很容易取到。而其他冰淇琳都擺在貨架後麵分格裏,這就需要花較長的時間到處找。
因而問題就變成了:為什麼車停很短時間,就啟動不了,工程師進一步找到了問題的答案,不是因為香子蘭冰淇淋而是因為汽車鎖使汽車啟動不了。每天晚上買其他冰淇淋使汽車充分地冷卻以便啟動。而當車主買完香子蘭冰淇淋時,汽車引擎還很熱,因而汽車啟動不了。原因找到了,問題自然就解決了。
往往就是這些小的細節才問題的真正的所在,可惜在生活卻被大多人忽略了,他們隻是從大的方麵著手。
公平的分粥
有七個人曾經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夠的。
一開始,他們抓鬮決定誰來分粥,每天輪一個。於是乎每周下來,他們隻有一天是飽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後來他們開始推選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出來分粥。強權就會產生腐敗,大家開始挖空心思去討好他,賄賂他,搞得整個小團體烏煙障氣。
然後大家開始組成三人的分粥委員會及四人的評選委員會,但他們常常互相攻擊,扯皮下來,粥吃到嘴裏全是涼的。
最後想出來一個方法:輪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後拿剩下的最後一碗。為了不讓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盡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隻能認了。大家快快樂樂,和和氣氣,日子越過越好。
同樣是七個人,不同的分配製度,就會有不同的風氣。所以一個單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習氣,一定是機製問題,一定是沒有完全公平公正公開,沒有嚴格的獎勤罰懶。如何製訂這樣一個製度,是每個領導需要考慮的問題。
秀才買材
有一個秀才去買材,他對賣材的人說:“荷薪者過來!”賣材的人聽不懂“荷薪者”(擔材的人)三個字,但是聽得懂“過來”兩個字,於是把材擔到秀才前麵。
秀才問他:“其價如何?”賣材的人聽不太懂這句話,但是聽得懂“價”這個字,於是就告訴秀才價錢。秀才接著說:“外實而內虛,煙多而焰少,請損之。(你的木材外表是幹的,裏頭卻是濕的,燃燒起來,會濃煙多而火焰小,請減些價錢吧。)”賣材的人因為聽不懂秀才的話,於是擔著材就走了。
平時的我們,一定要對說話的對象、時機要有所掌握,有時過分的修飾反而達不到想要完成的目的。
世界冠軍與蚊子
在一場舉世矚目的賽事中,台球世界冠軍已走到衛冕的門口。他隻要把最後那個8號黑球打進球門,凱歌就奏響了。就在這時,不知從什麼地方飛來一隻蚊子。蚊子第一次落在握杆的手臂上。有些癢,冠軍停下來。蚊子飛走了,這回竟飛落在了冠軍鎖著的眉頭上。冠軍不情願地隻好停下來,煩躁地去打那隻蚊子。蚊子又輕捷地脫逃了。冠軍做了一番深呼吸再次準備擊球。
天啊!他發現那隻蚊子又回來了,像個幽靈似的落在了8號黑球上。冠軍怒不可遏,拿起球杆對著蚊子捅去。蚊子受到驚嚇飛走了,可球杆觸動了黑球,黑球當然也沒有進洞。按照比賽規則,該輪到對手擊球了。對手抓住機會死裏逃生,一口氣把自己該打的球全打進了。
衛冕失敗,冠軍恨死了那隻蚊子。可惜的是他後來患了重病,再也沒有機會走上賽場。臨終時他還對那隻蚊子耿耿於懷。
因一隻蚊子而衛冕失敗,實在令人痛惜。但倘若那位冠軍當時能以大局為重,控製好情緒,遺憾便不會發生。可見,控製好情緒對一個人有多重要。生活中誰都難免遇到一些煩惱的事,如果任由怨恨的情緒滋生,便會被憤怒衝昏頭腦,做出不理智的事,以致因小失大。因此,每個人都要理智地對待不愉快的事情,善於調控自己的情緒,做情緒的主人。
猴子的試驗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學者做了這樣一個實驗:把6隻猴子分別關在3間空房子裏,每間兩隻,房子裏分別放著一定數量的食物,但放的位置高度不一樣。第一間房子的食物就放在地上,第二間房子的食物分別從易到難懸掛在不同高度的適當位置上,第三間房子的食物懸掛在房頂。數日後,他們發現第一間房子的猴子一死一傷,傷的缺了耳朵斷了腿,奄奄一息。第三間房子的猴子也死了。隻有第二間房子的猴子活的好好的。
究其原因,第一間房子的兩隻猴子一進房間就看到了地上的食物,於是,為了爭奪唾手可得的食物而大動幹戈,結果傷的傷,死的死。第三間房子的猴子雖做了努力,但因食物太高,難度過大,夠不著,被活活餓死了。隻有第二間房子的兩隻猴子先是各自憑著自己的本能蹦跳取食,最後,隨著懸掛食物高度的增加,難度增大,兩隻猴子隻有協作才能取得食物,於是,一隻猴子托起另一隻猴子跳起取食。這樣,每天都能取得夠吃的食物,很好的活了下來。
做的雖是猴子取食的實驗,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人才與崗位的關係。崗位難度過低,人人能幹,體現不出能力與水平,選拔不出人才,反倒成了內耗式的位子爭鬥甚至殘殺,其結果無異於第一間房子裏的兩隻猴子。崗位的難度太大,雖努力而不能及,甚至埋沒、抹殺了人才,有如第三間房子裏的兩隻猴子的命運。崗位的難度要適當,循序漸進,如同第二間房子的食物。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出能力與水平,發揮人的能動性和智慧。同時,相互間的依存關係使人才間相互協作,共渡難關。
我是陳阿土
陳阿土是台灣的農民,從來沒有出過遠門。攢了半輩子的錢,終於參加一個旅遊團出了國。國外的一切都是非常新鮮的,關鍵是,陳阿土參加的是豪華團,一個人住一個標準間。這讓他新奇不已。早晨,服務生來敲門送早餐時大聲說道:“Goodmorning!”陳阿土愣住了。這是什麼意思呢?在自己的家鄉,一般陌生人見麵都會問:“您貴姓?”於是陳阿土大聲叫道:“我叫陳阿土!”如是這般,連著三天,都是那個服務生來敲門,每天都大聲說:“Goodmorningsir!”而陳阿土亦大聲回道:“我叫陳阿土!”但他非常的生氣。這個服務生也太笨了,天天問自己叫什麼,告訴他又記不住,很煩的。終於他忍不住去問導遊,“Goodmoringsir!”是什麼意思,導遊告訴了他,天啊!!真是丟臉死了。陳阿土反複練習“Goodmorningsir!”這個詞,以便能體麵地應對服務生。又一天的早晨,服務生照常來敲門,門一開陳阿土就大聲叫道:“Goodmoringsir!”與此同時,服務生叫道:“我是陳阿土!”
人與人交往,常常是意誌力與意誌力的較量。不是你影響他,就是他影響你,而我們要想成功,一定要培養自己的影響力,隻有影響力大的人才可以成為最強者。
子賤放權
孔子的學生子賤有一次奉命擔任某地方的官吏。當他到任以後,卻時常彈琴自娛,不管政事,可是他所管轄的地方卻治理得井井有條,民興業旺。這使那位卸任的官吏百思不得其解,因為他每天即使起早摸黑,從早忙到晚,也沒有把地方治好。於是他請教子賤:“為什麼你能治理得這麼好?”子賤回答說:“你隻靠自己的力量去進行,所以十分辛苦;而我卻是借助別人的力量來完成任務。”
在人的力量不濟時,借助別人的力量也可以完成你的任務。
木匠與廚師《莊子》一書中,有兩個技藝超群的人。
一個是廚房夥計,一個是匠人,廚房夥計即那位宰牛的庖丁,匠人即那位楚國郢人的朋友,叫匠石(不一定就是石匠)。二人的共同之處,就是技藝超群,簡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先看庖丁,他為梁惠王宰殺一頭牛。他那把刀似有神助刷刷刷幾下,一個龐然大物,便肉是肉、骨是骨、皮是皮地解剖得清清爽爽。他解牛時,手觸、肩依、腳踏、進刀,就像是和著音樂的節拍在表演。更奇的是,庖丁的刀已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已經幾千頭,而那刀仍像剛在磨石上磨過一樣鋒利。此時你看他提刀而立,悠然自得,又仔細地把刀擦淨,收好。那神氣,就如同優雅的西班牙鬥牛士。
再看匠石,也許是木匠,也許是石匠,也許木石活兒都做。他的技藝也十分了得。郢人把白灰抹在鼻尖上,讓匠人削掉。那白灰薄如蟬翼,匠人揮斧生風,削灰而不傷郢人的鼻子。
所謂“一招鮮,吃遍天。”我們隻要一項好的本領,才能在社會上生存,才能生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