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臨中原諸葛陳策,欲興兵薑維請令
話說洪武五年,諸葛亮、田豐、fa正大興土木修繕了長安的宮殿。長安城內百姓、官吏皆同官兵一起共建長安。
長安中心擴建了皇宮。在皇宮西麵修建了七王府邸,東麵修建了朝臣家園,南門修建了方圓百餘裏的教軍場。
洪武五年底,洪武大帝陪駕太上皇劉騫,在七王護駕之下,引領文武百官東出成都,遷都長安。洪武帝赦令天下,非叛國者、非大逆不道者、非無惡不作者皆免刑罰,而大赦天下;又赦令天下諸州連續減免三年各種徭役賦稅之七成。
時下,大漢朝涼、秦、雍、益、荊、交六州百姓皆四方奔走,相互歡慶。
首次朝會,太上皇劉騫臨朝親政,天子洪武帝與七王垂立龍椅兩旁。朝內文武百官,文官居左,以諸葛亮、徐庶為首;武將居右,以黃忠、嚴顏、徐榮為首;邊境五大軍區都督許定、徐晃、張遼、薛戟、張任皆入朝中候旨。
太上皇劉騫頓發感慨,遂問道:“以我朝之力,當如何決勝中原?諸卿可有對策乎?”
左丞相諸葛亮出班稟奏:“回稟太上,臣上中下三策,可複中原之地!”
“是何三策?諸葛愛卿且詳細道來!”劉騫問道。
“此上策。當使能說之人徑往河北,說服溫侯呂布和袁紹舊部鞠義、顏良、文醜,使之反曹,曹軍必亂。趁此時機,我朝兵發中原,可一舉奪勢。再使能說之人往夏口,說服蔡氏兄弟,赦免其昔日宗罪,歸還其家族在荊州之財產,使之反吳,吳軍必亂。趁此時機,我朝荊、交二區兵馬盡起,可複江東。”諸葛亮言道。
劉騫聞言微微點頭,遂問道:“何為中策?”
“此中策。當使大將統領大軍北出河西或者南出桂陽,獨出一路,單攻一家。此家敗亡,餘者勢孤也!”
此乃中策,實乃吾兵甚之,當分兵伐謀也。
劉騫心中已然認可中策,但是至於何為下策,尚不得知,遂又問:“何為下策!”
諸葛亮遂言道:“此下策。舉國之兵,同時攻伐二國。以我國之實力,當可行之!”
劉騫乍聞,心中大驚。沒想到諸葛亮還有如此魄力,舉全國之兵,一百五十餘萬,即便是北齊和東吳合力亦難比之。然而,如此行徑,勞民傷財,孰敢為之?
劉騫深思半晌,遂言道:“先以上策行之。若可成功,實乃我朝之幸也!如若不然,再以中策。下策當不為之!”
眾臣甚感太上之明智。賈詡出列言道:“呂布狼子當使其為刀殺曹。但不知一別經年,此人可有變乎?”
劉騫言道:“北齊諸人不在說服之列!汝等可想,呂布、鞠義、文醜、顏良等人皆位居高位,豈可低頭降服?倒是荊州蔡氏,不難說服。汝等當行可行之事!孔明所言,實為有的放矢,目的明確!”
新任宗正的劉琦出班表奏:“臣願往夏口,說服蔡氏。”
劉騫深知劉琦與蔡氏之間的過節,遂言道:“汝不可前去。汝若前去,當有殺身之禍!不若遣汝弟劉磐前去更為合適!”
劉琦遂領旨。
單說漢朝遷都長安的消息傳至北齊、東吳二國,震驚二國統治者。
北國丞相曹操上書北齊後主袁謙:“漢朝勢勝,今舉國遷都,乃是天賜良機,當起兵攻之。”
小皇帝袁謙遂問道:“哪位愛卿為朕出征?”
諸將皆相互觀看,無人出列。
大鴻臚許攸出班表奏:“臣保舉驃騎大將軍呂布為將!”這家夥一定是受到曹操的指使,方才出班奏本。
那呂布氣的牙根直疼,可是無法,隻好出班:“臣願統兵前往,不過,臣請左將軍顏良、右將軍文醜、後將軍夏侯惇為副將。”
小皇帝遂準啟奏。
曹操見呂布一下子將五虎將帶走三個,隻剩下鞠義一人,遂出班言道:“陛下,可是禦史大夫荀彧為監軍,隨軍參讚軍事。”
“準奏!”
擇日,呂布統領齊國大軍二十萬西出太原,直奔河西殺來。
漢軍都督薛戟、張繡、馬超接到信報,一方麵使人送信給長安,一方麵著手防禦。
馬超請令言道:“都督,某將願領兵馬往汾陽截擊敵軍。”
張繡亦是請令欲戰。
薛戟看著手中的信報,言道:“敵軍統帥乃是溫侯呂布,此人雖然年過五旬,亦是老當益壯。汝二人皆壯年之日,亦勇冠三軍,老夫恐汝等逞強好勝,反被其所製。孟起,汝建功心切,但汝當熟記大丈夫征戰沙場,勿以爭強為先;汝身後數萬士兵之性命皆係汝手!”
“得都督教誨,超甚感榮幸。都督肺腑之言,超銘記心中!”馬超趕忙向老將軍鳴謝。
薛戟又言道:“敵軍勢大,吾邊境守軍雖有十二萬之多,可與之相抗一二。待其前來再戰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