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同馬主人多次談話時的摘錄,包括了兩年多的時間裏我們幾次交談的最重要的內容。

我學習“慧駰”語有了更進一步的提高,馬主人就要我詳細地向他講一講,以使它聽得更滿意一些。我就把整個歐洲的情況都對它說了,我談了貿易和製造業,藝術和科學,我對它提的每一個問題都作了回答,因為這些問題涉及到許多學科,是豐富的談話資料,短時間內很難說完。不過我這裏隻想把我們之間就我的國家所談的要點記錄下來,我將盡量記得詳細一點,但不受時間先後或其他情況的限製。令我唯一擔心的是,我可能很難表達好馬主人的觀點和看法,因為我的能力不夠,而又不得不把它的話寫成粗俗的英語。…

我給他講了奧倫治親王領導的革命和對法國所進行的長期戰爭,那次戰爭是由親王發動的,之後由他的繼承人,即當今女王重新開戰,基督教世界的所有列強都參加了,戰爭至今還在進行。我根據馬主人的要求算了一下,整個戰爭,大約有一百萬隻“野胡”被殺,一百多座城市被毀,三百多艘戰艦被擊沉。…

馬主人問我,一個國家和另一個國家交戰,通常是有原因或者動機的吧?我回答說,至於原因和動機那可說不完了,不過我能把幾個主要的說一說。有時是因為國王們野心勃勃,總認為自己統治的土地太小了和統治的人民太少了;有時是因為大臣們唆使自己的主子進行戰爭,以此轉移老百姓對他們腐敗的強烈不滿。意見不和也曾導致千百萬人喪生的大戰爆發,比如說,到底聖餐是肉呢,還是麵包?某種葡萄汁是血還是酒?吹口哨是壞事還是好事?那棍子(十字架)是吻它一下好呢,還是最好把它扔進火裏?什麼顏色的上衣最好?是黑的?白的?還是紅的?灰的?是長一點呢?還是短一點?瘦一點呢?還是肥一點?是髒一點好呢?還是幹淨一點好呢?

有時兩位國王為了誰該奪取另一位國王的領土而發生戰爭,但事實上他們都無權統治那片領地。有時一位國王跟另一位國王發生戰爭,是怕那一位國王要來跟他發起戰爭。有時發動戰爭是因為對方太強大了,有時則是因為對方太弱小了。有時候是因為別人沒有的東西我們有,或者我們沒有的東西他們有,結果雙方就打了起來,直到兩方中有一方被打敗了,戰爭才結束。如果一個國家的人民為饑荒、瘟疫所害,或者國內黨派爭吵不休,局勢混亂,這時發動戰爭侵略這個國家就有了十分正當的理由了。如果我們的盟國有一座我們想得到的城市,或者有一塊領土我們奪過來就可以使我們的疆土更加完整,那我們就有理由同他們打一仗。如果一個國家的人民又貧窮又無知,那麼國王的軍隊一進入這個國家,就可以合法地將一半的人都處死,剩下的淪為奴隸,這麼做是為了讓他們開化,放棄那種野蠻的生活方式。一位國王請求另一位國王幫助他抵禦鄰國的侵略,那位援助者把侵略者趕走之後,也可以自己占領這片領土,而把向他求援的那位國王或殺,或關,或流放。這樣的事經常發生。

血緣或者婚姻關係也常常是國王之間發生戰爭的原因,關係越親,越容易引起戰爭。窮國挨餓,富國驕橫,驕橫與饑餓則永遠存在。由於這種種原因,士兵這種職業在所有職業裏最受人尊敬,因為士兵也就是一隻受人雇傭的“野胡”,盡管它的同類從來都沒有冒犯過它,它卻可以將它們無情屠殺,並且殺的越多越好。…

在歐洲還有一種窮得像叫化子一樣的國王,他們沒有能力發動戰爭,就把自己的軍隊租給富有的國王,出租一個士兵每天收取一定的租金,這項收入的四分之三歸國王自己,而他們主要也靠這部分收入來維持他們的開支。德國和北歐許多國家的國王就屬於這一類。…

馬主人說,有關戰爭這個問題你告訴我的一切,倒真是很好地揭示了你們自以為是的理性所產生的後果。不過還好,你們的羞恥心還大於你們的野心,這一本質使你們根本不可能更嚴重地為非作惡。你們的嘴平平地長在臉上,相互之間很難咬起來。再說你們的“前後爪”,又短又嫩,我們的一隻“野胡”就可以將你們的十個打敗。這樣,我再重新計算一下在戰爭中傷亡的人數,我隻能說你所說的這一切都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