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海水為什麼又鹹又苦(1 / 1)

喝過海水的人都知道海水又鹹又苦,還有點澀。所以,在大海中航行的船隻總要帶些淡水,沿海地區的農民也不會用海水來灌溉莊稼。

海水中又鹹又苦的東西是什麼呢?

鹽唄,這還不簡單。沒錯,就是鹽。海水是鹽的“故鄉”,海水中含有各種鹽類,其中90%左右是氯化鈉,也就是食鹽。海水所以很鹹,是由於它含有相當數量的鹽(3%左右)。我們吃的鹽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從海水裏提取出來的。在沿海地區有很多鹽場,工人師傅先把海水引入一個大的池子裏,然後利用太陽的熱量把水曬幹,鹽就自然結晶出來了。

鹽又可分為海鹽、湖鹽、井鹽和礦鹽四種。我們吃的大部分鹽都是海鹽。過去人們把海水放在鍋裏煮,水煮幹了,鹽就留在了鍋裏。後來,人們學會了曬鹽。老百姓把海水引導一個大池子裏,靠太陽的熱量把海水曬幹後,鹽就留在了池子裏。湖鹽用的是湖水、井鹽用的井水,礦鹽是地下的鹽礦,可是說是鹽的“化石”,幾乎沒有任何汙染,是最清潔、最綠色的鹽。

那麼,山姆教授要問問,為什麼海水中含有鹽分呢?這些東西從哪裏來的呢?

據科學家分析,海水最初與江河的水一樣也是淡水,但每年有1.25億噸之多的水分從海洋的表麵蒸發掉,變成雨降落到陸地上的每個角落。它們潺潺而流,不斷地破壞岩石,衝刷土壤,把岩石中的可溶性物質(絕大部分是鹽類物質)帶入江河中。最後,江河百川歸大海,水又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海洋。

就這樣,海洋源源不斷地從陸地上得到鹽類物質,而在海水的蒸發過程中,鹽類卻又不能隨水蒸氣升空,隻能滯留在海洋裏。如此周而複始,日積月累,海洋中的鹽類越積越多,海水自然變得越來越鹹了。當然,這是一個極為緩慢的過程,但是經過幾百萬年甚至更久,海水積累起來的鹽分就十分可觀了。

另外海水中還含有氯化鎂、硫酸鎂、碳酸鎂及含鉀、碘、鈉、溴等各種元素的其他鹽類。氯化鎂是點豆腐用的鹵水的主要成分,味道是苦的。

因此,含鹽類比重很大的海水喝起來就又鹹又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