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海邊,極目遠望,大海是藍色的。然而,當你舀起一盆海水觀察,你會發現海水是無色透明的。大海的藍色是從何而來的呢?
有一個美麗的傳說:藍天和大海相愛了。大海和藍天相愛後,可是因為他們相距遙遠,加上世俗的偏見,他們始終不能牽手,天各一方,彼此思念,隨著時間的推移,思念愈加濃厚。就這樣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當思念難以忍受的時候,藍天就以淚洗麵,藍天的淚水滴落到了海的心裏,不知道留了多少淚水,把整個海水染成了藍色,那都是藍天的淚水呀,所以海天一色。
站在海邊,極目遠眺,藍色的大海,給我們無盡的遐想。遠處,海天相接,落日的餘暉給大海鋪上了一層紅紗,溫柔的輕拂海麵,海水泛著漣漪,湧著碎波,那是大海迷人的笑臉。
但科學家說,這不是事實。
我們知道,選擇性吸收是物體呈現顏色的主要原因。在一定的波長範圍內,若物質對通過它的各種波長的光都作等量(指能量)吸收,且吸收量很小,則稱這種物質為一般吸收;若物質吸收某種波長的光能比較顯著,則稱這種物質具有選擇吸收性。太陽光照射到海麵時,一部分光被反射回來,另一部分光折射進入水中。
進入水中的光線在傳播過程中會被水吸收。水對光的吸收與光的波長有關,即水具有選擇吸收性。水對波長較長的光吸收顯著,對波長較短的吸收不明顯。
太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各種色光合成的。其中可見光為紅、橙、黃、綠、藍、紫。當太陽光照射到大海上的時候,波長較長的紅光、橙光和黃光在不同的深度時均被吸收了,並使海水的溫度升高。到一定的深度綠光也被吸收了。而波長較短的藍光和紫光遇到水分子或其他微粒會四麵散開,或反射回來。
也就是說,在紅光、橙光、黃光、綠光等都被吸收了,隻剩下了藍光和紫光被反射回來,被我們的眼睛感知到。
所以當海水明淨清澈時,目光中被海水吸收最少的藍光和紫光就反射和散射到我們眼裏,我們看見的大海就呈現出藍色。
人們自然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紫光波長最短,散射和反射應當最強烈,為什麼海水不帶紫色呢?實驗表明,人眼對紫光很不敏感,因此對海水反射的紫光視而不見。所以海水不呈現紫色,完全是因為人眼沒有如實反映情況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