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優生優育懷育“天才”兒童(1)(3 / 3)

3.替代療法:某些遺傳病可用外在藥物酶替代先天性代謝病患者體內缺乏的酶,達到臨床治療的目的。例如某些消化係統的酶缺乏隻要口服補充該種酶就可以達到治療效果,又如維生素B6缺乏症,隻要定時補充適量的維生素B6,患者就可以維持正常生理功而生存,當然這需要耐心終生服藥補充的過程。

4.如遺傳性多發性腸息肉、多指、並指、唇裂和齶裂通過簡單的手術就可以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遺傳與優生環境

人類的體質、生理智能許許多多的方麵都離不開遺傳因素,由父母遺傳而來,但也不能忽視後天環境因素所起的作用,這也是人們非常關注的問題。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可以見到一種現象,在一個家族中,父母的個子都很高,但他們的子女的個子並不高;夫妻個子都較矮,但其子女個子並不都矮,反而有的都很高;如果夫婦倆一個矮,他們的後代可能多會參差不齊,高個矮個都有。大家都知道身高與父母遺傳很相關,可是為什麼會出現以上情況呢,因為身高是受多種基因控製的,如環境因素、營養條件、生活習慣、工作性質等多方麵因素都會影響到人身高的發育。像我們鄰國日本人,在過去年代中他們身高普遍都比我國人短很多,但在近年觀察,日本人的身高已大大超過他們雙親,這也說明了遺傳和環境相互作用的關係。

有關專家評價為遺傳

環境=個體。

當然,環境對遺傳的影響也不是平分秋色的,某些遺傳性是很穩定的,如:血型、指紋等是不可改變的,又如精神分裂症、哮喘患者環境因素作用占20%,遺傳效應占80%,也有的兩者占比重差不多。

總之,我們希望盡量利用外環境條件來補救遺傳缺陷,防止環境因素造成的身心缺陷。

遺傳與智商的關係

事實證明,遺傳與優生優育密切相關。智商與才能與遺傳也是不可分割的,是客觀的存在。

目前通常使用的智商測量標準為“200分”製,即最高分數是200分,最低為是90~110分者均屬於正常智力的範圍,120~140分都為高智商人,155分以上的則是絕頂聰明的人,常稱人才。分數越低,表示智力越差,70分以下的為智力低下,一般都是由某些原因引起的。如智商在50~70分者屬於愚笨,25~50分者為癡呆,0~25分者為白癡。

智商與遺傳的關係,常規下高智商父母的子女智商往往也比較高,顯示比較聰明,反之亦然。

在臨床上據統計觀察,父母的智力高,孩子智力也較高,父母智力在中等,孩子往往也如此,父母智力有缺陷孩子有可能表現智力發育不全或精神缺陷約占59%。

遺傳固然重要,但後天因素,如社會環境的影響和自身的努力,對智商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如後天的教育、訓練和營養等因素也起著相當大的作用。

總之,確實高智商離不開遺傳的基本要素,後天因素則是智商發展的根本,使孩子的智力潛力得到充分的挖掘和發展。

遺傳與長壽的關係

流傳著一個這樣的故事,是人類學家鮑戈莫洛茲轉述:一位過路人看到一位80歲左右的老人在門口哭泣,覺得很奇怪,就過去問他為什麼要哭,老人家說他挨了父親的打,過路人於是去看這位老人的父親,這是一位113歲的強健老人,老人說他獨生子不尊敬祖父,走過他麵前沒有鞠躬,所以發怒。過路人更為驚異,又要求見見他的祖父,祖父整整143歲了,這可真是一個“長壽之家”。

遺傳學家認為,壽命確實離不開遺傳基因作用,也有學者做過雙胞胎之間健康情況調查,發現60~75歲去逝的雙胞胎中,男性雙胞胎死亡時間平均相差4年,女性雙胞胎死亡相差約2年左右,而普通同胞因年老而死亡者平均相差9年之多。同卵雙胞胎者之間可能壽命更為接近。

當然壽命長短也受營養、環境的影響,現代科學的進步越來越重視環保問題,如空氣汙染、水汙染、食物汙染、化學農藥用量超標等因素,對人類的健康都是危害,愛護大自然,維持生態平衡都有利於人的健康長壽,按科學家推算人的壽命應該在150歲以上,人人都健康,子孫後代才能獲得長壽的基因,人類才能不斷發展。

影響孩子智力的因素

智力的發展包含著許多複雜的因素。智力是以腦組織正常發育為物質基礎。大腦的生長發育又離不開先天的遺傳因素和後天教育因素的雙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