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亞洲文化古跡探索(1)(3 / 3)

安納托利亞相傳也是最早的基督教聖地,聖經中的伊甸園灌溉水據說源於一條大河,河水流出伊甸園後分成了四條河流,其中兩條分別是發源於土耳其東部山區的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安納托利亞的亞拉臘山,據說是諾亞方舟的停靠地。

在聖保羅一生中,大部分出使之行都是在安納托利亞,並在此地寫下了《聖經》中的大部分內容。相傳出生在耶路撒冷的聖母馬利亞失去愛子基督後,離開家鄉北上,就是在這裏逝世的。而基督教七個天啟教堂都建於安納托利亞,它們位於埃弗斯、士麥那、佩爾默姆、錫亞蒂拉、薩爾迪斯、費拉德爾菲亞和拉奧迪申。

無論從地理、種族還是曆史方麵來說,安納托利亞都是一個極具多樣性的地區,這種地形上的生態環境,使安納托利亞成為不同文化的萬花筒,來自亞洲和中東的許多民族接連不斷地在這些山地、平原和河穀相遇,進行無止無休的貿易和征戰。

在這片土地上,有文字記載的最古老的文明當屬赫梯文明。目前史書記載的關於安納托利亞的曆史,幾乎都與赫梯人有關。赫梯文明誕生於公元前2000年初葉,發祥於安納托利亞高原,曆時500餘年的繁盛,是古代近東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赫梯文明雖然屬於人類文明史中相對獨立的一支,但是它受到起源於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蘇美爾人創造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據考證,《舊約全書》中所載赫人即是赫梯人的祖先。不過,直到19世紀後半葉,赫梯人的曆史雖然在安納托利亞、美索不達米亞兩河流域、巴勒斯坦和埃及等地的考古發現中得到浮雕、象形文、楔形泥板文書和其他雕刻品的佐證,但它仍然僅限於《聖經》的提示而難以取得突破,人們並不知道它的確切位置。

那麼,這個神秘的古代帝國究竟位於何處,它又是怎麼被發現的呢?

2.發現哈圖莎城

1834年,有個法國建築師來到了土耳其的安納托利亞。此人名叫査裏·特克思爾,他想看看能否找到希臘和羅馬人留下的一些文物。在安納托利亞北部一個叫博茲柯伊的小山村,當地村民們告訴他說,村後邊的山中有個要塞,那裏就有一處古代遺址的廢墟。他半信半疑地讓村民帶他去看看。讓他驚訝的是原來,這裏的要塞是個天然堡壘,它雄踞於陡峭的山脊上,俯瞰著北部一片肥沃的山穀,背後有荒山護持著。事實上,特克思爾至死也未想到,他在這一荒僻地點偶然發現的是一個偉大的帝國——赫梯王國,而這個遺址正是他們壯麗的首都哈圖莎。

哈圖莎廢墟占地162公頃,充滿著浄獰的峭壁和崎嶇的山坡。古城所在的地方有很多溪流從山坡上潺潺流下。赫梯人將堅固的巨石雕刻成蓄水池(水箱)蓄水。看得出來,當年建造這座古城的建築師並沒有將街道排列成有規律的格子形式,而是因地製宜,利用了每一塊可以利用的土地。甚至,為了在崎嶇的山坡上鋪出平坦的地麵,他們竟然將山坡改造成梯田形狀。

令人驚訝的是,現代人看到的哈圖莎古城依然氣勢磅礴,環繞著古城的是長達6公裏的高牆,圍牆底部是防禦牆(屏障),上麵壘著堅固的石牆。壘牆的巨石中有的非常厚重,以至於讓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不敢相信這是3000多年前的赫梯人所建,而寧願相信這是“巨人”所建。

城牆下麵是一條長而隱蔽的隧道,表明防守者隨時可以向敢於來犯的敵人進行反攻。城門兩旁有塔樓護衛,現在遊客們所看到的保存最好的是靠近山頂的南門。城門上都裝飾著雕刻在巨石上的雕塑。守衛著斯芬克斯門的是兩座獅身人麵獸雕塑,而守衛著獅門的是一對仰天咆哮的石獅。

看到這樣的古城遺址,特克思爾興奮不巳。村民們又對他說,附近還有一處更大的廢墟遺址,並且領他沿著一條山道朝東北方向走去。大約一個小時的路程,特克思爾望見前方高大的石灰岩山頭上出現深深的天然裂縫,沿著這些裂縫進去,66座氣勢雄偉的雕像沿著兩排顯然是天然的柱廊,在列隊闊步前進——有的身攜巨大的彎劍,頭戴錐形冠;有的身著鬆垂的長袍。近前審視,他辨認出大量的以前從未見過的象形文字。當地人通常把此地稱為畫窟,意為“刻有銘文的岩石”。特克思爾試圖弄明白刻在岩石上的人物是誰,但他又實在琢磨不定。他一直以為這個廢墟遺址可能是古代曆史學家赫諾和塔斯曾經提到的安納托利亞古城浦特利亞。根據赫諾和塔斯的說法,浦特利亞在公元前547年毀於戰火之中。特克思爾在安納托利亞的這次偶然發現後來轟動世界,無意中打開了古赫梯文明的大門,並探尋到一個在3000年前就已消失的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