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能夠強烈吸收太陽紫外輻射,使得波長短於0.3微米的紫外輻射幾乎不能到達地麵。這種太陽紫外輻射對生物有很大的影響,它的數量過多,會危害人和動物的生命,妨礙植物生長,所以,如果大氣中一旦失去了臭氧層,則一切生物都將被太陽紫外輻射所傷害。
如前所述,近年來超音速飛機的頻繁飛行、農業肥料和工業氟利昂冷凍劑的大量使用都將使臭氧減少,從而破壞大氣臭氧層,這種自毀家園的行為已受到廣泛的重視。另一方麵,一種氣象戰的想法也由此產生,即用人工方法使臭氧層暫時產生一個空隙,讓太陽紫外輻射穿過空隙投射到敵方進行殺傷。
這種想法不幸被言中,20世紀80年代人們發現南極地區上空存在“臭氧洞”。在南極大陸上,自70年代中期起每年春季(9~10月前後)高空大氣中的臭氧含量急劇減少,減少量甚至達臭氧正常含量的50%以上。從空間分布看,形成一個類似於低穀的大洞,“臭氧洞”由此而得名。人類不能自毀家園,所以世界各國行動起來,簽署了《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經過一係列努力和磋商,最終在1997年12月達成協議,通過了《京都議定書》,確定發達國家必須減排溫室氣體,到2010年要比1990年減少5.2%,這是人類保護地球環境的良好開端。
太陽係中的“綠洲”
地球不是很大很大嗎?這是對於人類而言。但是,對於地球所在的太陽係,它隻是一個小兄弟。而太陽係在廣袤(mào)無垠的宇宙中也僅僅是一個小小的“家族”。
天文學家早就測量出太陽係家族各個主要成員的大小、質量及其本身的運動規律。
論大小,它雖然比水星、金星、冥王星、火星稍大,卻又遠不如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的規模。
論質量,它隻有木星的三百一十八分之一,土星的九十五分之一,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十幾分之一。
在繞太陽運行的軌道上,地球既不象水星、金星離太陽那麼近,也沒有火星、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冥王星離太陽那麼遙遠。
所以,不論從哪個方麵來看,地球都是九顆行星中間的一顆中等水平的行星。
那麼,地球在太陽係九顆行星中間有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
地球最大特點是,它是九大行星中唯一有生物的星球。在這個星球上有和煦的陽光、豐富的水和充足的空氣,為生命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條件。在地球上的千千萬萬種生物中,人是最高等的生物。它能夠利用自己的智慧,製造工具,從事各種生產活動。這樣,地球上就出現了其他行星所沒有的景象:溝渠縱橫阡陌相連的原野、熙熙攘攘的城鎮、馬達轟鳴的工廠和礦山……因此,有人把地球叫做太陽係裏的“綠洲”。
盡管一些科學家們斷言,在茫茫宇宙之中,總該有存在著生命的星球,也許還有“外星人”。但是,到目前為止,他們還沒有找到一顆象地球這樣的星球。所以,我們還可以說,地球是迄今人類在宇宙中發現的唯一的一顆有人類生存的星球。
當然,人類得到這樣的認識並不是很容易的。過去,曾經流傳過不少關於外星人的傳說。
拿我國來說,兩千多年以前,就出現過關於“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月球是地球的衛星,距地球最近。
每當圓月當空的時候,人們可以模模糊糊地看到月亮表麵上的一些陰影,就猜測月亮上也會有人生活。現在知道,這些傳說是毫無根據的。從登月的宇航員帶回來的報告中,我們知道,月亮上不但沒有人,就是最低等的生物也不能生存。那裏沒有水,沒有空氣,是一個完全死寂的世界。
在國外,流傳得最廣泛的是關於火星人的傳說。
自從人類發明望遠鏡、並用它來觀測天體的時候起,人們就對火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太陽係九顆行星中,火星與地球最相象。它比地球要小。同樣以差不多二十四小時的時間自轉一周。火星上也有“春、夏、秋、冬”之分,在望遠鏡裏,人們可以觀察到,隨著季節的變化,火星表麵的顏色也發生變化。
另外,人們還發現籠罩在火星四周的大氣,火星兩極堆滿白皚皚的“積雪”,天空中飄動著朵朵“白雲”。
一位天文學家發現,火星大地還分布著縱橫交錯的“河流”。他認為,這是說明有火星人存在的最重要的證據。這些河流大概是火星人自己開鑿出來的“運河”。
在西方,有火星人存在的說法,影響十分廣泛。小說家們竟然根據這些材料創作出不少生動有趣的科學幻想故事。其中有一個故事說,在某年、某月、某日,一群火星人突然闖入地球,竟輕而易舉地把大英帝國給占領了。
現在,火星人假說已經被完全否定了。一九七六年八月,美國發射的“海盜號”探測器飛落到火星上,獲得了十分豐富的科學資料。人們發現,火星上沒有生物,更沒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