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認識地球(2)(3 / 3)

火星外層大氣不是象地球空氣那樣,由氮、氧等氣體組成,而是一色的二氧化碳。火星兩極的“積雪”不是由水凍結而成,而是低溫時二氧化碳的結晶體。空中飄浮的“白雲”,也是由固態二氧化碳形成的。

至於那些火星表麵上的“運河”,原來是一些溝壑,根本不是什麼火星人開鑿出來的。

現在可以證明,在太陽係的行星中,隻有地球有生命存在。在茫茫的宇宙中是否有外星人存在,目前還難於下結論,因為這些星球距離我們太遠了,人類現在還沒有探索的手段。

“活”的斷層

一九○六年四月十八日淩晨五點十二分,在美國西部加利福尼亞州發生了一次美國曆史上罕見的大地震。震級為八點三級,在三十七萬平方公裏的範圍內都感覺到了這次地震。

這次地震的震中並不在聖弗蘭西斯科市(即舊金山市),但是卻使這個城市完全震毀。地震發生後,三百多人被倒塌的房屋砸死。接著又發生了無法撲滅的火災,大火一連燒了三天三夜,把聖弗蘭西斯科燒成一片瓦礫。

這就是聞名世界的聖弗蘭西斯科大地震。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西海岸是世界上地震發生最頻繁的地區之一。在最近一百多年的時間裏,超過八級的特大地震就發生過兩次。一些震級較小的地震幾乎年年都有發生。

為什麼加利福尼亞州西海岸是一個多地震的地區呢?

原來,這裏有一條很長很長的地殼斷裂帶。它縱貫北美洲西部沿海,並且深入到太平洋中,全長足有一千六百多公裏。科學家們管它叫聖安德烈斯斷層。

什麼是斷層呢?地殼運動會使岩層發生斷裂,斷裂岩層沿著斷裂麵發生相對移動的現象就叫斷層。斷層一般是岩體沿斷裂麵上下錯動。

聖安德烈斯斷層有其突出的特點。它不象常見的斷層那樣上下錯動,而是彼此平行滑動,也就是在水平方向上的前後錯動。斷層的東側向南,西側向北,滑動的速度也很可觀。一九○六年,聖弗蘭西斯科大地震時,一次就滑動了六米,在地麵上產生一條三百多公裏長的大裂縫。

聖安德烈斯斷層引起科學家們極大興趣。科學家們發現,這個斷層一直處於不停地運動中。在多數情況下,斷層的移動很慢。但移動的速度並不總是一樣的,有時快一些,有時又突然慢下來。如果沒有精確的測量儀器,人們用肉眼是很難發現斷層移動的。科學家把這種斷層移動叫“蠕動”。

在一九五六年,人們用肉眼看到了這種滑動現象。

在那一年,一座湊巧建築在聖安德烈斯斷層上的葡萄酒廠的鋼筋混凝土廠房,突然發現有一條很大的裂隙。

經過調查,這個建築物的裂縫,既不是地基基礎不好,也不是建築材料質量不好或施工問題造成的。它的斷裂來源於地下那條不斷滑動的斷層。

聖安德烈斯斷層上發生過許多奇怪現象。一家草坪木柵欄突然從中間斷開,鐵軌發生意外的彎曲,就是那些穿過斷層的河流也因為斷層的移動,河道不能順直地流動,造成非常奇怪的拐彎。

科學家們用精密的測量儀器對斷層兩側進行過反複測量,最後測出,聖安德烈斯斷層平均每年彼此滑動距離為十毫米。

“十毫米”,這是一個多麼小的數字。但是,用地質學的觀點看,這個數字是相當驚人的。聖安德烈斯斷層至少已經存在一億多年了。在這漫長的年代裏,移動速度按每年十毫米算,加起來就是一個十分驚人的數字。

科學家們估計,這個斷層已經相對移動了二百六十公裏!

聖安德烈斯斷層的活動給地震科學家研究地震成因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天然實驗室。地震科學家在這個斷層附近布置了許多台儀器,晝夜不停地觀察著斷層的一舉一動,把這些現象統統記錄下來,進行詳細地研究,探索地震的起因和規律。

科學家們認為,地殼的運動應該是地震發生的基本根源。

現在可以這樣說,地球表麵的地殼各個部分總是或多或少地運動著。它們有的彼此分離,有的彼此擠壓,有的相互錯動。這樣,地殼間就產生了十分強大的壓力。

科學家們推測,地球上某一地區在地震發生之前,那裏的地殼正受到日益增加的強大壓力。這種巨大的壓力不斷地積累著,增加著。地殼壓力可以引起地殼的變形:輕度的傾斜或者翹起。斷裂帶是地殼的薄弱部分,當地殼所受的壓力達到一定限度,足以超過地層之間斷層摩擦力的時候,斷層就會急劇活動,山崩地裂的地震就發生了。

會搬家的河流

河流還會搬家嗎?河流搬家是怎麼回事呢?

河流搬家,就是指河流改道。

在地球上有這麼一些河流,它們經常改變自己河床的位置,今年在這裏流,過不了幾年又流到另外的地方去了,成了會搬家的河流。

在整個地球上,最會搬家的河流就數我國的黃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