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認識地球(3)(2 / 2)

但是,要想根治黃河,徹底解除黃河對下遊兩岸人民的洪水威脅,還要在黃河上、中遊下功夫。也就是說,在黃土高原上大力植樹種草,增加植物覆蓋麵積,減少流水的侵蝕作用和黃河的泥沙來源。現在,這項工作在黃土高原地區已經普遍地開展起來。

“萬裏長江第一彎”

在我國青藏高原的東側,自北而南綿延著的幾條大山,總稱橫斷山脈。在這崇山峻嶺中間,金沙江、怒江、瀾滄江並排著向南方奔流而去。

如果稍加注意,你就會發現,金沙江與怒江、瀾滄江不大一樣。這條源遠流長的大江雖然開始與怒江、瀾滄江並排向南流去,可是到了雲南省麗江的石鼓村,江水突然急轉而北,差不多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萬裏長江第一彎”。

石鼓以下,金沙江猶如一匹脫韁的野馬,在一條僅僅幾十米寬的深穀裏呼嘯奔騰,兩岸的峭壁直上直下,從江底到山頂足有兩三千米,成了世界上最壯麗的峽穀之一,被稱為“虎跳峽”。

長江第一彎曾使許多到過這裏的旅行家們感到莫名其妙。就是世世代代住在金沙江邊的居民也弄不清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他們認為,也許是什麼神靈在搗鬼吧。要不,金沙江流到我們村子怎麼突然又拐到北邊去了呢?於是,他們在村頭麵對金沙江的山腳下,雕成一麵精製的石鼓,希望能用這麵石鼓鎮住眼前的洪流,保佑他們不受水災。

科學家們對這類神話當然不感興趣。他們注意長江第一彎的目的是,想透過這一奇怪的現象弄清金沙江的發展曆史。

一種比較流行的說法是:在很早很早以前,金沙江與怒江、瀾滄江一樣,都是自北向南流去。後來,金沙江東麵的古長江不斷向西發展,最後在石鼓附近硬是切開金沙江與古長江的分水嶺,使金沙江與長江連接起來。結果金沙江水全部流入長江,成為長江的上遊河段。而原來的金沙江下遊河道與長江分離,變成了一條不起眼的小河。

科學家們確實在石鼓以南找到一條沒有水的寬闊穀地。這條穀地一直向南延伸,與一條從北向南流的河流——漾濞江很自然地連在一起。他們認為,這就是古金沙江的遺跡。

也有不少人不同意上述意見,他們認為,金沙江發生這種奇怪的拐彎與當地的地殼斷裂方向有關。石鼓往下,金沙江是沿著一條很大的斷層向北流的。

兩種完全相反的解釋爭論了好多年,就是到今天仍然沒有取得一致意見。

這裏想著重介紹一下第一種意見所說的那種現象。古長江奪走金沙江河水這種現象,在地理學辭典裏有一個專門名詞,叫作“河流襲奪”。

河流襲奪這個名字起得很形象。

不是嗎,本來流得好好的河流,竟被一條本來毫不相幹的外來河流攔腰斬斷,把它的河水截奪了過去!河流襲奪是河流自身發展過程中很常見的現象。

一條河流的向下侵蝕不斷向源頭發展,有時會切穿分水嶺,與另一條河流相連。因為它向下侵蝕的作用強,河床低,另一條河流的水就會彙注到這條河裏來。我們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多看地圖。凡是那些河流流向發生非常奇怪的拐彎,而在對著拐彎的一側又有一條與原來河流流向一致的河流的地方,你都可以畫個問號,問一個為什麼。當然,最後確定這個地方是否發生過河流襲奪,還要到實地去做一番詳細地調查,找出過得硬的證據來。

從一個簡單的實驗講起

石灰岩是一種很普通的岩石,鋪築馬路的基石,多是石灰岩的碎塊,蓋房用的石灰,也是用石灰岩燒製的。

普通是普通,可是石灰岩也有它自己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