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認識地球(4)(2 / 2)

撒哈拉沙漠的東半部,尼羅河自南而北,流經沙區,注入地中海,在河流兩岸形成一條狹窄的綠帶。而大沙漠的其餘廣大地區,除有零星分布的小片綠洲以外,都是起伏的沙山和偶爾突出在沙海之中的裸露的岩島。

這裏是一個終年炎熱無雨,荒涼死寂的世界。沒有樹木,沒有青草,沒有牛羊,也沒有任何野獸,當然更沒有人煙。熱帶炎熱的陽光常年炙烤著這片沒有生命的土地,中午,沙丘表麵溫度超過七十度,雞蛋埋在沙裏,很快就會烤熟。

然而,這片大沙漠自古以來就是這個模樣嗎?不是的。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就在距今天幾千年前,撒哈拉沙漠所在的地區還曾經是一片繁茂的草原。

那裏有茂密的森林,有青蔥的牧草,草原上各種各樣的動物自由自在地遊蕩。居住在撒哈拉深處的古代居民,已經學會飼養家畜,種植各種農作物,在遼闊的撒哈拉土地上安居樂業地生活著。

他們沒有文字,不可能用文字把他們的生活記錄下來。

一百多年前,西方殖民主義者為了瓜分和掠奪非洲的寶貴資源,對撒哈拉沙漠進行過多次考察探險。

考察隊遠離海洋,深入撒哈拉內部,並且成功地穿越撒哈拉沙漠。後來,他們把在沙漠內部看到的種種奇跡公布了出來。

考察隊在沙漠內部的山崖上看到許多古代居民留下來的繪畫。這些畫在岩壁上的圖畫,不但分布地區廣,數量多,而且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古代的撒哈拉居民以他們純熟的技巧和高超的藝術天才,生動地給我們描繪出幾千年前撒哈拉居民的社會情況和自然風貌。

古代撒哈拉居民畫在岩壁上的畫有好多種顏色:

白色、赤紅色、赭石色、綠色等。這是用當地生產的氧化鐵、高嶺土以及頁岩畫出來的。不僅色澤鮮豔,而且多年不褪色。他們就是用這些材料為我們留下一幅又一幅美麗的畫麵,成為研究撒哈拉曆史的珍貴資料。

在一幅撒哈拉草原上的“百獸圖”中,畫有幾十隻不同種類的動物:有高個子的長頸鹿,有肥胖的水牛,有奔跑的羚羊和鴕鳥,還有身體笨拙的大象,……每個動物,不僅線條清晰,而且生動準確。

在撒哈拉沙漠中發現的描繪各種野生動物的壁畫很多。它告訴我們,既然這裏生活著這些動物,那麼,這裏的氣候一定比較濕潤,原野上一定生長著茂盛的植物,這與今天酷熱和幹旱的景象形成明顯的對照。

描繪當地居民放牧牛羊的壁畫也不少。在一幅壁畫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健壯的牧民,趕著成群的牛羊在草原上遊牧。一隻調皮的公牛硬是不聽主人的指揮,在牛群中橫衝直闖。一幅生動的熙熙攘攘的牧牛圖呈現在我們眼前。

人們不禁要問,撒哈拉古代居民是什麼時代的居民?他們是在什麼時候離開了這裏的?撒哈拉為什麼會變成今天這種情況呢?

經過科學家們的長期研究,已經弄清楚,生活在撒哈拉的古代居民大約是在四千多年以前的古代非洲居民。最早的一幅畫可能要上溯到八千多年以前。大約在四千多年前,由於撒哈拉地區大氣環流形勢發生了改變,南方的海上潮濕空氣越來越難以吹進撒哈拉內部,撒哈拉地區的氣候也就逐漸變得幹旱起來。

隨之而來的是,河流斷流了,湖泊消失了,植物枯萎了,茂盛的草原漸漸變成了沙漠。撒哈拉古代居民隻好趕著牛羊,離開了自己的家園,到新的地方安家。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類似撒哈拉這樣由濕潤的草原逐漸變成幹旱沙漠的情況,在世界上並不是絕無僅有的特例。即使在最近幾千年的曆史時期,地球上的某些地方也曾發生過類似的情況。有的地方變幹了,草原變成了沙漠;相反,有的地方變濕了,幹旱沙漠又長出茂盛的青草。這種局部的氣候變化是地球長期氣候變遷的一段小小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