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醫學是歐洲醫學發展的基礎,大約起源於公元前12世紀。由於希臘人一直是一個開放的民族,所以隨著向海外移民和發展貿易,古希臘醫學彙集了許多民族和地區的醫藥知識和經驗。就是在這樣的環境熏陶下,古希臘誕生了西方醫學史上公認的鼻祖——希波克拉底。
希波克拉底大約是在公元前460年出生於小亞細亞科斯島的一個醫生世家,祖父、父親都是醫生,母親是接生婆。在古希臘,醫生的職業是父子相傳的,所以希波克拉底從小就跟隨父親學醫。父母去世後,他在希臘、小亞細亞、裏海沿岸、北非等地一麵遊曆一麵行醫,從而增長了知識,接觸了民間醫學。
在希波克拉底生活的時代,古希臘醫學受到宗教迷信的禁錮。巫師們隻會用念咒文、施魔法,進行祈禱的辦法為人治病。這自然是不會有什麼療效的,病人不僅被騙去大量錢財,而且往往因耽誤病情而死去。為了抵製疾病是神賜予的謬說,希波克拉底努力探究人的肌體特征和疾病的成因。經過長期研究,他終於提出了體液學說。
希波克拉底認為,人的肌體是由血液、黏液、黃膽和黑膽這四種體液組成的。四種體液在人體內的比例不同,形成了人的不同氣質:性情急躁、動作迅猛的膽汁質;性情活躍、動作靈敏的多血質;性情沉靜、動作遲緩的黏液質;性情脆弱、動作遲鈍的抑鬱質。疾病正是由四種液體的不平衡引起的,而體液的失調又是外界因素影響的結果。那麼,有哪些外界因素會影響到體液失調呢?希波克拉底專門寫了一本題為《論風、水和地方》的醫學著作,來論證自然環境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他指出醫生進入一個城市的時候,首先要注意到這個城市的方向、土壤、氣候、風向、水源、水質、飲食習慣、生活方式等,因為這些都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有一次,一個病人下腹部絞痛,小便不暢,來找希波克拉底治療。希波克拉底診斷後,對病人家屬說,病人出現這種症狀,是飲用不潔的水所引起的。這種不潔的水在尿道中逐漸凝結起來,不斷地增大變硬,引起劇烈的疼痛;同時堵塞尿道,導致小便不暢,因此要飲用清潔的水。希波克拉底所說的病,就是尿道結石。他對這種病成因的解釋,與近代科學的解釋非常相似。
公元前430年,雅典發生了可怕的瘟疫。許許多多的人突然發燒、嘔吐、抽筋,身上長膿瘡,不久又引起潰爛、腹瀉。瘟疫蔓延得非常迅速,城裏到處是屍體,連享有盛名的雅典將軍伯裏克利也被傳染,不久就死去了。當時,希波克拉底正在馬其頓王國擔任禦醫,聽到這個消息後,立即辭去禦醫職務,冒著生命危險,趕到雅典進行救護。到雅典後,他一麵調查瘟疫的情況,探求致病的原因,一麵治病,並尋找防疫的方法。不久他發現,城裏家家戶戶均有染上瘟疫的病人,唯有鐵匠家一個也未被傳染。由此他聯想到,鐵匠打鐵,整天和火打交道,也許火可以防疫,便在全城各處點起火來以消滅瘟疫。
希波克拉底行醫很注意醫學道德。古代西方醫生在開業時都要宣讀一份有關醫務道德的誓詞:“我要遵守誓約,矢誌不渝。對傳授我醫術的老師,我要像父母一樣敬重。對我的兒子、老師的兒子以及我的門徒,我要悉心傳授醫學知識。我要竭盡全力,采取我認為有利於病人的醫療措施,不能給病人帶來痛苦與危害。我不把毒藥給任何人,也絕不授意別人使用它。我要清清白白地行醫和生活。無論進入誰家,隻是為了治病,不為所欲為,不接受賄賂,不勾引異性。對看到或聽到不應外傳的私生活,我絕不泄露。”這個醫道規範的製定者就是希波克拉底。迄今,這一誓言仍被西方許多醫學院校在結業儀式上采用,成為西方醫生職業道德的一個典範。
希波克拉底還在一篇題為《箴言》的論文中,輯錄了許多關於醫學和人生方麵的至理名言。如“人生短促,技藝長存”“機遇誠難得,試驗有風險,決斷更可貴”“暴食傷身”“無故困倦是疾病的前兆”“簡陋而可口的飲食比精美但不可口的飲食更有益”等。這些至理名言至今還能給人以啟發。
對於生活在世界上不同地方的各個民族而言,雖然發展進程和命運各不相同,但精神卻是相通的。希波克拉底致力於人民健康並積極規範從業醫生的行為和道德,他的精神不僅體現了人道主義思想,而且詮釋了醫生職業的神聖。對於全人類來說,他都是一個忠於職守、自我約束、自我激勵的楷模。
扁鵲與“四診”
在華夏民族悠久的曆史文明中,醫學是一顆璀璨的明珠。中醫的“四診”——望、聞、問、切人所共知,可別小看了這一望、一聽、一問、一摸,僅這幾下子,就能探知人體內五髒六腑的病症。創造這手絕活兒的人正是我國曆史上大名鼎鼎的神醫——扁鵲。
扁鵲生於公元前407年,姓秦,名越人,是渤海郡鄭州(現河北省任丘縣)人。扁鵲少年時期在故裏開過旅舍,當時在他的旅舍裏有一位長住的旅客長桑君,他倆過往甚密,感情融洽。長期交往以後,長桑君終於對扁鵲說:“我掌握著一些秘方驗方,現在我已年老,想把這些醫術及秘方傳授於你,你要保守秘密,不可外傳。”扁鵲當即拜長桑君為師,並繼承其醫術,終於成為一代名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