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黑肉兒白,墨汁肚裏埋;從不偷東西,硬說它是賊。”這是在說烏賊,它和章魚一樣都是軟體動物,它們同樣有釋放“煙霧”的本領。

蜥蜴斷尾、螞蚱截腿、章魚自切腕手,這些自斷術雖然是一種可靠的自身防護辦法,但是,都要作出犧牲,這是十分痛苦的事情。於是在進化過程中,頭足類軟體動物發明了一種既經濟又不痛苦的奇怪武器——墨汁炸彈。

烏賊、章魚被稱做魚,其實它們不是魚類的世家子弟,而是軟體動物的嫡係子孫。

烏賊的種類很多,其中最大的大王烏賊全長可達17米,腕手長15米,重量有兩噸,敢與海洋中最大的齒鯨之王——抹香鯨一決雌雄。與抹香鯨激戰的大王烏賊它們狹路相逢時,常有一番殊死搏鬥。大王烏賊會用它那強有力的巨腕死死纏住鯨的頭部,堵住鼻孔,把抹香鯨活活悶死。然而抹香鯨也不是好惹的,它會急速上浮下潛;也許是水壓急劇變化的原因,用這種深潛戰術使大王烏賊不得不鬆手,常常成為失敗者,而巨鯨也在海戰中留下了斑斑傷痕。

槍烏賊是我國常見的一種烏賊,它不需丟下部分肢體,隻需拋出一個貌似自身的假象,轉眼一變二,給敵人留下一個無血肉的替身就可溜之大吉。

烏賊也是靠它的墨汁炸彈取勝的。它的體內腹中部有一個墨囊。墨囊是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上部是墨囊,這是墨汁的備用貯藏室;下部是墨腺。其細胞衰老破裂後,細胞內的黑色顆粒溶解於腺體分泌的汁液中,成為墨汁,墨汁進入墨囊保存起來備用。

各種頭足類的墨汁顏色並不相同,例如章魚的是墨色,槍烏賊是褐色,烏賊的呈藍黑色。槍烏賊在遇到危險的時候,墨汁就從墨囊漏鬥噴射出來,墨汁在水中散開,呈濃煙狀,把海水染黑,在煙幕作用下使敵人迷失方向,掩護自身,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中潛藏、逃走或者捕獲獵物。

與傳統的看法不同,近幾十年,生物學家意外發現,噴出的墨汁並不馬上散開,墨汁聚合的形狀極似其本身的輪廓。凶猛的敵手常常因此受騙,就在它動向“替身”時,烏賊就來個“金蟬脫殼”,逃之夭夭。墨汁突然“爆炸”散開,把敵手籠罩在煙霧中。

由於墨汁的染色力很強,例如烏賊5秒鍾內噴出的墨汁能染黑5500升水,大王烏賊噴出的墨汁則能將方圓百米的水染黑;並且墨囊內的墨汁並非一次射出,烏賊一般可釋放6次“煙霧彈”,如同迫擊炮一樣一連串的“墨彈”,把敵手“炸”得暈頭轉向。此時,一些小型魚類、蝦蟹則成為它們的攻擊目標。

墨汁不僅有障眼作用,而且還是一種麻醉劑呢!

海鱔懶洋洋地在水底遊動,嘴巴伸向每一塊石頭下麵,嗅著,尋找著,慢慢接近自己的狩獵目標。這時章魚並不戀戰,欲溜之大吉,它從庇護所中像火箭一樣飛出,以煙霧斷後。海鱔緊追不舍,穿過煙霧。眼看章魚就快到海鱔之口了,誰知章魚竟像塊石頭一樣沉到水底。海鱔就在它身邊轉來轉去。凶猛的海鱔“鼻子”碰一碰一動不動地章魚就遊走了。真是太奇怪了!

原來,墨汁具有麻醉劑的功能,海鱔的嗅覺神經在墨汁中被麻醉了,喪失了辨別氣味的能力。此時,章魚和石頭對它來說已是難以分辨,即使碰到章魚身上也發現不了這是它追捕的對象。

當然,墨汁濃度大時,對章魚本身也有危害。放在小木桶內的章魚會被自己排放的墨汁毒死。然而在浩瀚的大海裏,這群遊泳健將能眼觀六路,靠外套肌迅速收縮擠壓,使水流經漏鬥水管奪路而出。它們利用這種脈動式噴射推動力,靠能自由運動的“水管”定向,動向任何方向,很快離開有毒現場,是不會自行中毒身亡的。

可是雌章魚經過40多天的不吃不喝,在完成自己保護幼仔的孵化使命後,會因饑餓疲勞,相繼死去。如果把它的一個眼後腺切除,可活兩個多月,若把兩個眼後腺都切除,章魚的獵食欲就會恢複並旺盛,可延長壽命9個多月。這說明有機體的衰老和死亡與這種“死亡腺”機製有關。要是在其他動物或人類身上能找到類似的體腺,也許會有助於延年益壽,人們也就不用去尋找“長生不老”藥了。

你知道烏賊和章魚所噴出的“煙霧”

都具有什麼“功能”嗎?

答:首先,這些軟體動物所釋放的“墨汁炸彈”可以起到障眼的作用,讓敵人在煙霧中迷失方向,以達到逃生的目的。其次,這些“煙霧”還具有麻醉作用,讓敵人的嗅覺出現“故障”,從而得以逃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