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的營養體是真菌生長過程中的結構。就像一個企業一樣,營養體也分各種各樣的“部門”,每個“部門”都有明確的分工。

真菌沒有葉綠素,不可以自製養料,隻能吸取其他有機體的有機物作為自己的養料。那麼真菌是如何吸取有機體的有機物呢?

菌絲

菌絲體

菌落

真菌營養生長階段的結構稱為營養體。絕大多數真菌的營養體都是可分枝的絲狀體,單根絲狀體稱為菌絲。許多菌絲在一起統稱菌絲體。菌絲體在基質上生長的形態稱為菌落。

菌絲在顯微鏡下觀察時呈管狀,具有細胞壁和細胞質,無色或有色。菌絲可無限生長,但直徑是有限的,一般為2微米~30微米,最大的可達100微米。低等真菌的菌絲沒有隔膜稱為無隔菌絲,而高等真菌的菌絲有許多隔膜,稱為有隔菌絲。此外,少數真菌的營養體不是絲狀體。而是無細胞壁且形狀可變的原質團或具細胞壁的、卵圓形的單細胞。寄生在植物上的真菌往往以菌絲體在寄主的細胞間或穿過細胞擴展蔓延。

當菌絲體與寄主細胞壁或原生質接觸後,營養物質因滲透壓力的關係進入菌絲體內。有些真菌如活體營養生物侵入寄主後,菌絲體在寄主細胞內形成吸收養分的特殊機構稱為吸器。真菌的吸器就像動物的嘴巴,是真菌“進食”的“嘴巴”。吸器的形狀不一,因種類不同而不同,如白粉菌吸器為掌狀,霜黴菌為絲狀,鏽菌為指狀,白鏽菌為小球狀。有些真菌的菌絲體生長到一定階段,可形成疏鬆或緊密的組織體。

吸器

菌絲組織體主要有菌核、子座和菌索等。

菌核是由菌絲緊密交織而成的休眠體,內層是疏絲組織,外層是擬薄壁組織,表皮細胞壁厚、色深、較堅硬。菌核的功能主要是抵抗不良環境。但菌核當條件適宜時,菌核能萌發產生新的營養菌絲或從上麵形成新的繁殖體。菌核的形狀和大小差異較大,通常似綠豆、鼠糞或不規則狀。

子座是由菌絲在寄主表麵或表皮下交織形成的一種墊狀結構,有時與寄主組織結合而成。子座的主要功能是形成產生孢子的機構,但也有度過不良環境的作用。子座就像人體身上的手,始終牢牢“抓住”寄主,它的滲透力更甚於人體身上手的抓力。菌索是由菌絲體平行組成的長條形繩索狀結構,外形與植物的根有些相似,所以也稱根狀菌索。菌索可抵抗不良環境,也有助於菌體在基質上蔓延。菌索便是菌絲入侵寄主主要手段,或者說途徑。

子座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真菌是如何“長大”的了。真菌通過菌索不斷地向寄主入侵,同時子座與寄主組織結合形成孢子,使菌絲可以牢牢地固定在寄主身上;這時菌絲的吸器在寄主的身上不斷地吸取養分,並且將吸取到的養分源源不斷地輸向菌核,使菌核逐漸變大變長。在適當的條件下,“長大”了的菌核萌發產生新的營養菌絲或從上麵形成新的繁殖體。就這樣,菌絲得到了寄主的養分,自身不斷地變大變多,從而達到吞食分解寄主使自己變得強大的真菌體。

菌絲吸收養分

有些真菌菌絲或孢子中的某些細胞膨脹變圓、原生質濃縮、細胞壁加厚而形成厚垣孢子。它能抵抗不良環境,待條件適宜時,再萌發成菌絲。

真菌和菌絲是什麼關係呢?

答:菌絲是單條管狀細絲,為大多數真菌的結構單位。很多菌絲聚集在一起組成真菌的營養體,即菌絲體。菌絲一般分為兩類,一為無隔菌絲,即菌絲沒有橫隔壁,可視為一個單細胞,具有多個細胞核,如低等真菌中的根黴、毛黴、水黴等的菌絲。另一類是有隔菌絲,即菌絲具有很多橫隔壁,將其分隔成多個細胞,每個細胞中有1個、2個或多個細胞核。如高等真菌中的青黴、曲黴、蘑菇等的菌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