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和細菌,一個是真核細胞,一個是原核細胞。原核細胞是最簡單的細胞結構了,它沒有真正的細胞核,隻有一個擬核。

真菌不等同於病毒,同樣,它也不等同於細菌,它們都同屬於微生物類。微生物是包括細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動物等在內的一大類生物群體,它們個體微小,卻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可謂“無處不在,無處不有”,涵蓋了有益有害的眾多種類,廣泛涉及健康、醫藥、工農業、環保等諸多領域。

細菌和真菌都同屬菌類,但它們卻有本質上的區別。真菌的細胞是真核細胞,有真正的細胞核;而細菌的細胞是原核細胞,沒有真正的細胞核,隻有原核或擬核,所含的一個基因帶(或染色體),是環狀雙股單一順序的脫氧核糖核酸分子,沒有組蛋白與之結合,無核仁,缺乏核膜。

原核細胞

真菌細胞

細菌隸屬生物學一類,是一類形狀細短,結構簡單,多以二分裂方式進行繁殖的原核生物,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廣、個體數量最多的有機體,是大自然物質循環的主要參與者。細菌主要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核質體等部分構成,有的細菌還有夾膜、鞭毛、菌毛等特殊結構。絕大多數細菌的直徑大小在0.5微米~5微米之間。細菌結構細菌細胞的外層原生質中有70S核糖體與中間體,缺乏高爾基體、內質網、線粒體和中心體等。轉錄和轉譯同時進行,四周質膜內含有呼吸酶。無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脫氧核糖核酸複製後,細胞隨即分裂為二。

細菌是生物的主要類群之一,屬於細菌域。細菌是所有生物中數量最多的一類,據估計,其總數約有5×1030個。細菌的個體非常小,體積在0.2微實~100微米不等,目前已知最小的細菌隻有0.2微米長,因此大多隻能在顯微鏡下看到它們。細菌一般是單細胞,細胞結構簡單,缺乏細胞核、細胞骨架以及膜狀胞器,例如粒線體和葉綠體。基於這些特征,細菌屬於原核生物。

細菌廣泛分布於土壤和水中,或者與其他生物共生。人體身上也帶有相當多的細菌。據估計,人體內及表皮上的細菌細胞總數約是人體細胞總數的十倍。我們的雙手總是沾滿了細菌此外,也有部分種類分布在極端的環境中,例如溫泉,甚至是放射性廢棄物中,它們被歸類為嗜極生物,其中最著名的種類之一是海棲熱袍菌,科學家是在意大利的一座海底火山中發現這種細菌的。然而,細菌的種類是如此之多,科學家研究過並命名的種類隻占其中的小部分。細菌域下所有門中,隻有約一半包含能在實驗室培養的種類。

細菌的營養方式有自養及異養,其中異養的腐生細菌是生態係統中重要的分解者,使碳循環能順利進行。部分細菌會進行固氮作用,使氮元素得以轉換為生物能利用的形式。

腐生細菌在自然中的分解作用

細菌可以以無性或者遺傳重組兩種方式繁殖,最主要的方式是以二分裂法這種無性繁殖的方式:一個細菌細胞的細胞壁橫向分裂,形成兩個子代細胞。並且單個細胞也會通過如下幾種方式發生遺傳變異:突變——細胞自身的遺傳密碼發生隨機改變;轉化——無修飾的DNA從一個細菌轉移到溶液的另一個細菌中;轉染——病毒的或細菌的DNA,或者兩者的DNA,通過噬菌體轉移到另一個細菌中;細菌接合——一個細菌的DNA通過兩細菌間形成的特殊的蛋白質結構,接合菌毛,轉移到另一個細菌。細菌可以通過這些方式獲得DNA,然後進行分裂,將重組的基因組傳給後代。許多細菌都含有包含染色體外DNA的質粒。

細菌以二分裂的方式繁殖,某些細菌處於不利的環境,或耗盡營養時,形成內生孢子,又稱芽孢,是對不良環境有強抵抗力的休眠體,由於芽孢在細菌細胞內形成,故常稱為內生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