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戰爭中的醫學(6)(1 / 3)

德國司令曼施泰因仔細分析了戰場的局勢後,得出的結論是,德國最好的結局,就是設法消耗蘇軍的實力,然後伺機使蘇聯接受一個不分勝負的和平。為達到這個目的,德軍應絕對避免使用靜態防守的戰術。為此,他向希特勒提出了兩個東線戰場作戰計劃草案:一是放棄頓聶茲河和米斯河防線,把蘇軍誘入頓河下遊,再使用預先集結在那裏的德軍裝甲部隊攻擊蘇軍側麵,將其圍殲;二是先發製人,在蘇軍補充冬季損失之前,就發動攻擊。至於德軍攻擊的目標,曼施泰因認為應選在蘇軍在庫爾斯克城周圍的突出地區。因此,德最高統帥部擬定了代號為“堡壘”的作戰計劃。計劃自北麵奧廖爾和南麵別爾哥羅德向庫爾斯克突出部實施突擊,圍殲蘇中央方麵軍和沃羅涅日方麵軍,攻占庫爾斯克,爾後向西南方麵軍後方突擊。

為實施“堡壘”計劃,德軍調集了中央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的十七個裝甲師、三個摩托化師和十六個步兵師。北麵中央集團軍群派出了由莫德爾指揮的第九集團軍,轄有六個裝甲師、一個摩托化師和十一個步兵師。南翼南方集團軍群出動了兩個軍團,他們是霍特指揮的第四裝甲集團軍和肯夫指揮的肯夫兵團,共有十一個裝甲師、二個摩托化師和五個步兵師。另外約有二十個師準備在突擊集團翼側行動,第四、第六航空隊進行空中支援。總兵力為九十萬人、二千七百多輛坦克、一萬門火炮和兩千多架飛機。

蘇軍在庫爾斯克突出部地域集結了一百三十多萬人的兵力,兩萬多門火炮,三千四百多輛坦克和二千一百多餘架飛機。北邊是羅科索夫斯基指揮的中央方麵軍,南邊是瓦圖京指揮的沃羅涅日方麵軍。另外突出部的北麵有波波夫指揮的布良斯克方麵軍,南邊是馬利諾夫斯基的西南方麵軍。突出部後方的預備隊則是可涅夫指揮的草原方麵軍,總兵力超過二百多萬,坦克更多達五千多輛。

曼施泰因建議發動進攻的時間最好選在5月上旬,那時地麵幹燥,利於德軍裝甲部隊的行動,而此時蘇軍尚未調集足夠的裝甲兵力。但因德國的新型虎式、豹式坦克交貨遲誤,而希特勒堅持要等到擁有足夠的新型坦克才發動攻擊。結果等到7月初,希特勒終於決定於7月5日淩晨午3時30分展開攻擊,這時德軍的先利之機已經喪失殆盡。

就在德軍準備於5月上旬發起進攻時,蘇方情報部門就獲得了情報。於是,蘇軍統帥部把作戰警報和命令傳了下去,要求各部隊嚴陣以待,隨時做好禦敵準備。7月4日,一小股德軍潛入蘇軍陣地進行火力偵察,戰鬥中一名德軍士兵被俘,他向蘇軍供認,他們每人分到了一份幹糧和伏特加酒,為的是明日拂曉轉入突擊。蘇軍統帥部當即將這一最新情況通報了各前線部隊指揮官。

7月5日淩晨2時20分,蘇聯沃羅涅日方麵軍搶先實施了炮火和航空兵轟擊作戰,戰爭史上著名的庫爾斯克大會戰開始了。

7月5日清晨6時左右,德軍終於開始發起進攻,在北麵出師不利損失慘重。同日,南方集團軍的進攻因下雨而暫停,攻擊受挫。

7月6日清晨,德軍再次發起進攻,所有各部隊的正麵全都是激烈的血戰。北麵,莫德爾的第九集團軍在傷亡慘重及彈藥大量消耗下,不得不放棄了前進。在南麵,霍特南方集團軍群的三個裝甲軍在損失了近二百輛坦克後,繼續向奧博揚方向緩慢逼進。

7月7日,莫德爾投入了預備隊,但他發起的五次攻勢都沒能獲得多大的進展。南麵霍特的攻勢則比較順利,擊退了蘇軍第三機械化集團軍。

7月8日,莫德爾集結了三百輛坦克再度發動了猛烈的攻勢,蘇軍幾乎全軍覆沒。在南麵,蘇軍也以大敗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