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成電影《緊急下潛》的事實就取材於這場海戰中表現卓越的“黑鱸”號的經曆。2月7日晚,“黑鱸”號潛艇在俾斯麥島附近海域與日軍排水量九百多噸的運輸船“早崎”號遭遇,由於夜色太暗,雙方彼此發現時距離隻有約一千九百多米,“早崎”號開足馬力猛撞過來,並用船上的機槍猛烈掃射潛艇艦橋,“黑鱸”號艦橋多處中彈,艦橋上的人員死傷多人,眼看形勢危急,已經身負重傷的艇長吉爾莫中校置個人生死於度外,沒等自己回艙就果斷下令:“Take her down!”(下潛!)“黑鱸”號迅速下潛安全脫險,吉爾莫中校則英勇獻身,潛艇返航後,美國海軍追授吉爾莫最高榮譽——國會榮譽勳章。Take her down!這一口令也就成為美軍潛艇緊急下潛的正式命令沿用至今。
點評
俾斯麥海海戰的勝利,不僅擊沉了日軍多艘運輸船和驅逐艦,更使新幾內亞島的日軍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困境,徹底打破了日軍的大規模增援計劃,製約了日軍在新幾內亞島之後的作戰。
核襲日本
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後,日本依然在太平洋戰場上負隅頑抗,日本大本營正在積極準備“本土決戰”。7月16日,美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考慮到美軍登陸日本將付出巨大的代價,美國決定使用原子彈轟炸日本具有軍事和非軍事雙重性的目標。核突襲的具體目標擬定為廣島、長崎和小倉。美國陸軍航空兵的核突擊部隊——第五○九混合大隊,被派往太平洋的提尼安島執行這次非同尋常的任務。
1945年7月25日,美國當局下達了作戰指令:8月3日以後,隻要氣象條件允許目視轟炸,第五○九大隊即可開始對日本投擲第一顆原子彈。
8月2日,第二十航空隊司令特文寧中將下達作戰指令,命令七架B-29型轟炸機組成突擊隊,執行“13號特別轟炸任務”,對日本實施首次原子彈突襲。其中一架為載有原子彈的轟炸機,由大隊長蒂貝茨上校親自駕駛;其他兩架分別裝有精密測量儀和高級照相機;三架擔任直接氣象偵察任務;還有一架B-29作為原子彈載機的備份機,在硫磺島機場待命。
8月6日淩晨,三架氣象偵察機提前一小時從提尼安基地升空,分別飛抵廣島、小倉、長崎上空。蒂貝茨上校駕駛“埃諾拉·蓋伊”號,於當地時間2點45分起飛,其他兩架裝有儀器的飛機尾隨其後。“埃諾拉·蓋伊”號安全升空後,隨機核武器專家帕森海軍上校從座艙爬進彈艙,給外號“小男孩”的核彈安裝“槍法”引爆裝置,使它進入了戰鬥狀態。飛機以每小時三百公裏的巡航速度,在無戰鬥機護航和嚴格無線電靜默的情況下,於5點45分飛抵硫磺島上空,組成三角形編隊,向西北方向繼續飛行。兩個多小時後,它們爬升至一萬米高空,以每小時五百多公裏的航速,神不知鬼不覺地向日本飛去。
上午7點9分,廣島地區日軍第二軍總司令部發出警報,美軍偵察機迅速離去,7點半解除警報。廣島市內車來人往,絡繹不絕。就在這人們感到太平無事的時刻,蒂貝茨上校接到前方氣象偵察機發回的電訊,廣島上空的雲量為“二”,“目標清楚”,完全適於目視轟炸預訂的主要目標。他當機立斷,實施原計劃第一方案:轟炸廣島。
蒂貝茨駕機於8點12分飛抵離目標約二十四公裏預定投彈識別點,未遇炮火襲擊,也沒有敵機起飛攔截。他們俯瞰廣島,隻見工廠上空青煙嫋嫋,水麵上船舶蠕動。就在這瞬間,他們找到了預定瞄準點——廣島市中心的“T”字形大橋。
“注意,戴上防護鏡,各就各位,做好最後準備。”蒂貝茨提醒他的同伴。8點15分,他們抵達目標瞄準點上空。觀測機上的測量操作手做好了測量準備,原子彈的投彈手向各機發出了三十秒投彈準備信號,並打開了彈艙門。信號一結束,“小男孩”跳出彈艙。蒂貝茨和他的同伴們做完一切後,趕緊調轉機頭,加速撤離現場。
“小男孩”像一個幽靈,徐徐下降。五十三秒後,它突然凶相畢露,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廣島上空出現了一個五光十色、光芒四射的火球,隨之巨大的蘑菇煙雲衝天而起,整個廣島城被吞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