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戰爭中的醫學(7)(3 / 3)

幾分鍾後,“埃諾拉·蓋伊”號從離原子彈爆炸二十四公裏處,悄悄返航。偵察員拍完了幾個驚心動魄的鏡頭——世界軍事史上第一次核戰爭的照片後,也返航了。歸途中,核武器專家帕森海軍上校向正在提尼安基地的“曼哈頓工程”副指揮官法雷爾準將發了一份密電:“目視一清二楚,突襲圓滿成功,投彈後機上情況正常,現正在向基地返航。”

次日淩晨,即原子彈突襲十六小時後,杜魯門總統發表聲明,警告日本政府:“這是原子彈。”並敦促日本政府無條件投降,否則將遭到“來自空中的毀滅”,但日本政府仍無意投降。

為此,美國當局決定8月9日對日本實施第二次原子彈襲擊,目標選定為長崎。此次任務由五架B-29轟炸機組成的突擊隊執行,密碼代號為“16號特別轟炸任務”。

第二顆原子彈外號叫“胖子”,采用複雜的“內爆法”引爆係統,由氣壓、定時、雷達和衝擊四個不同引信組成。這種引爆係統不能在空中安裝,必須在執行任務之前,在地麵的一個特殊的絕密車間裏,由幾個專家合作組裝。這就意味著,斯韋尼少校的“博克斯卡”號飛機必須載著安裝好引爆係統的“活鈈彈”上天,萬一起飛時發生重大事故,提尼安島就會變成美國的“廣島”而被從地球上抹掉。

為確保萬無一失,美軍當局決定舉行一次“胖子”模擬彈空投演習。8月8日9點左右,斯韋尼少校駕駛“博克斯卡”號帶著一顆水泥重配彈“南瓜”,從提尼安島外海的二千四百多米空中爬升到一萬米高空。機上的投彈手模擬次日投擲“胖子”的程序,把“南瓜”從彈艙裏彈了出去。“南瓜”按預定彈道落至六百多米高度,引信爆炸了。一個小時後,專家們一致評定,演習成功。美國當局決定按原計劃行動。

8月9日,當地時間2點56分,斯韋尼少校駕機載著完全處於戰備狀態的“胖子”,從提尼安基地起飛,偵察機尾隨其後。10點50分,他們飛臨長崎上空,發現在1800~2400米高度,雲量為“八”,隻能進行雷達轟炸。幾分鍾後,他們從西北方向進入投彈識別點。三十秒鍾的投彈信號響了,彈艙門“咯嗒”一聲打開。就在二十秒鍾時,投彈手目光穿過雲層裂隙,看到下麵不是第一個轟炸目標——三菱重工業公司長崎造船廠,而是第二個轟炸目標——三菱重工業公司長崎兵器製造廠,便立即改用目視轟炸,於當地時間10點58分將“胖子”投出了艙外。彈艙門“咯嗒”一聲鎖上了,斯韋尼立即駕機飛離現場。“胖子”跳出彈艙後,穿雲直下,於當地時間11點01分在離地五百米空中爆炸了,頓時形成了一個閃爍的火球。

在長崎投擲的原子彈爆炸後形成的蘑菇狀雲團,爆炸產生的氣流、煙塵直衝雲天,高達十二英裏多。

機上所有人員都看到了這個形如“膽囊”的火球懸在長崎上空,從“膽心”向上噴出沸騰的“膽汁”,形成一條巨大的彩虹。幾分鍾後,機上人員從二十公裏外看到一個擎天蘑菇煙雲,吞沒了整個長崎城。斯韋尼下令趕緊拍下這罕見的場景。

當長崎蘑菇煙雲以驚人的速度從7000米升到14000米高空時,斯韋尼上校向提尼安基地發出報告:“襲擊長崎,效果良好。”返航途中,由於與提尼安基地失去通訊聯係,加之飛機燃料不足,斯韋尼駕機在衝繩美軍機場緊急著陸。

美國原子彈突襲廣島和長崎造成了巨大的毀傷。廣島市區百分之八十的建築化為灰燼,六萬四千餘人喪生,七萬二千餘人受傷,傷亡總人數占全市總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三。長崎市百分之六十的建築物被摧毀,傷亡八萬六千多人,占全市總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七。

1945年8月15日,在長崎遭受原子彈轟炸的第六天,日本終於宣布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至此降下帷幕。

點評

沒有人會忘記“二戰”時期美國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擲的那兩顆原子彈,也沒有人會忘記它所帶來的災難性後果。由此開始,世人認識到了原子彈這種戰爭終極武器的巨大威力,拉開了各國核武器研究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