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四川省西部深山裏的一座寺廟裏住著兩個和尚:一個是富和尚,家裏很有錢,吃的是白米白麵,穿的是綾羅綢緞;另一個是窮和尚,吃的是粗茶淡飯,穿的是破衣爛衫,可以說是家徒四壁,一貧如洗。
他們兩個人都是虔誠的佛教信徒,都想到地處浙江省舟山群島的佛教聖地——普陀山去取經。所謂“取經”,就是求取經書。
從四川西部到位於東海的普陀山有幾千裏地之遙,途中有數不清的高山大河。特別是在古代,交通很不發達,要走那麼遠的路程,那一定是困難重重。這樣的舉動,對於一般人來說,可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
有一天,窮和尚找到富和尚,對他說:
“我要到普陀山取經去了。你說行不行?”
富和尚聽了,感到很驚訝,不解地問道:
“到那裏去,來回有好幾千裏地。像你這樣窮得丁當響,沒有盤纏,你靠什麼去呢?”
窮和尚平靜地說:
“你問我靠什麼?我隻要有一個喝水用的瓶子,一個吃飯的碗就行了。”
富和尚聽了,不禁輕蔑地哈哈大笑起來,說:
“早在幾年前,我就立下了誌願,要到普陀山去取經。我正在積攢金錢,要買一條大船,順江而下。我積攢了好幾年的盤纏,還都沒去成呢。就像你這樣窮得分文沒有,想靠一隻破水瓶、一隻破飯碗,一路化緣,就要去那麼遠的地方取經?你真是大白天說夢話,癡心妄想!”
富和尚根本不相信窮和尚能夠到那麼遠的地方取回經書來,以為他隻不過是隨便說說而已。
富和尚萬萬沒有想到,那窮和尚沒有被困難所嚇倒,他說去就去,果真獨自一人上路,到遙遠的普陀山去取經了。
到了第二年,窮和尚經過千辛萬苦,高高興興地從普陀山取回了珍貴的經書,實現了自己的夙願。
那富和尚呢,還是遲遲沒有上路。窮和尚把一路上的所見所聞告訴了富和尚,並把取回來的經書讓他看。
富和尚見窮和尚真的取回了經書,開始是感到大為驚訝,緊接著臉色變紅,不禁羞愧地低下了頭。
麵對困難,毫不退縮,知難而進,就會克服困難,獲得成功;麵對困難,知難而退,消極等待,坐而論道,無所作為,就會一事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