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個世世代代讀書做官的人家。這家有一個小少爺,從小就特別聰明伶俐,喜歡讀書,還能寫一手好文章。小少爺年齡不大,就顯示出了非凡的才能。
他父親,看兒子這樣有出息,喜在心頭,指望兒子日後長大成人,讀書做官,光宗耀祖。
有一年,縣裏舉行童子考試。所謂“童子考試”,是封建社會取得秀才資格的一種考試,簡稱童試,亦稱小考、小試。這種考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三年內舉行兩次。縣試為第一階段的考試。考生的年齡大小不限。應考者無論年齡大小,均稱為“童生”,或稱為“儒童”、“文童”。考試內容主要是寫文章。
小少爺那望子成龍心切的父親,看自己的小兒子雖然年齡不大,可很有點兒靈氣,於是決定讓小兒子去應試。小少爺遵照父親的意旨,滿懷信心地去參加考試。
考完以後,從縣城回家來,小少爺非常得意,似乎考中秀才是十拿九穩,很有把握。父親卻不大放心,把小兒子叫到跟前,讓兒子把他做的文章內容說給他聽,看究竟寫得怎麼樣。
小少爺胸有成竹地站在父親麵前,滔滔不絕地複述著……給人的感覺是:語言流暢,條理清晰,結構嚴謹,緊扣主題,很有文采。文章果然寫得不錯,父親自然,喜形於色,他撫摸著小兒子的頭,連連稱讚說:
“好,好!的確寫得不錯,不錯。兒子啊,你可真給父親爭了光。這次,你肯定能名列榜首!”
出榜那天,父親一大早就興衝衝地趕到縣城去看榜。不料,小少爺卻榜上無名!他父親使勁兒地揉揉眼睛,生怕是自己看走了眼,沒有看清楚。可他睜大了眼睛,仔仔細細地來回搜索了好幾遍,榜上仍然不見兒子的姓名。
父親覺得很奇怪:我兒子的文章寫得相當不錯呀,怎麼……莫非是主考官把姓名給搞錯了?還是無意中給漏掉了?
他急急忙忙地跑到主考官那裏去詢問。主考官還很認真負責,找到那小少爺的考卷,大家一看,在場的人全都愣住了:
隻見小少爺那張考卷上麵,就像是漂浮著一層薄薄的雲霧,字跡時隱時現,模模糊糊,誰也看不清楚,不知道小少爺究竟寫了些什麼……主考官實在無法給小少爺的考卷判分數,自然就沒有被錄取。
父親越看越惱火,腦門子上一個勁兒地直冒汗。他真不明白,為什麼兒子在這樣重大的考試中竟然寫了這樣一篇就連神仙都無法辨認的“天書”?
他急匆匆、氣衝衝馬不停蹄地從縣城趕回家,一進門,顧不上先喘口氣,就令人把小兒子找來,當即命令兒子跪在屋前的台階下,劈頭蓋腦地厲聲厲色地責問道:
“我問你,你考卷上究竟寫的是什麼字,誰能看得清楚!你說,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小少爺一聽,可嚇壞了,他心裏比誰都明白是怎麼回事。他偷偷地看了看父親那氣急敗壞、怒不可遏的樣子,渾身直哆嗦。他知道,自己這次是真的闖下了大禍,看來無論如何是瞞不住、逃不掉了。隻好低著頭,哭喪著臉,委屈地實話實說:
“平時,我在家裏做文章,每次都是由家裏的書童給我磨墨;這次去縣裏參加考試,沒有人替我磨墨,我自己不會磨,隻好用毛筆在硯台上蘸點兒水寫字。所以,字寫得太淡了……”
父親聽兒子這麼一說,無可奈何地搖了搖頭,又長長地歎了一口氣:“唉——”
學習是我們自己的事,要獨立地學習並完成學習任務。隻有這樣,才能真正學好文化科學知識。而事事依賴別人,讓別人代勞,會養成有依賴性、懶惰的毛病,會造成學習生活的忙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