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有一個北方的年輕人到南方去做縣官。這個人有一個毛病,就是虛榮心太強,不懂裝懂。
這個人出生在北方,又在北方長大,從來沒有見過“菱”這種東西,更沒有親口吃過。“菱”,也稱“菱角”,生在池沼中,根生在泥裏,葉子浮在水麵,果實是硬殼有角,果肉可以食用。
當地的官員們設宴招待這位遠道而來的縣官,為他接風。在宴席上,按照當地習慣,擺了一盤煮熟的菱角,深褐色,別致的形狀,一看就那麼誘人。縣官心想:這種東西長得這麼可愛,一定很好吃。
可他的確從來沒有見過,甚至聞所未聞。這東西叫什麼名字呢?怎麼吃呢?想問一問,又怕第一次見麵,讓大家笑話他孤陋寡聞,無知,見識少。於是,他便硬著頭皮,順手拿起一個菱角放在嘴裏,硬是連果實帶皮,一塊兒都給嚼著吃了下去。
旁邊的一位當地官員看到此情此景,便如實告訴他說:
“大人,菱殼這東西不好吃,應該把殼剝掉再吃。”
縣官聽了這話,一下子就麵紅耳赤,心想,我這麼堂堂一個縣太爺連吃都不會,太讓人瞧不起了,我不能承認自己沒有吃過這種東西。他靈機一動,不懂裝懂,將錯就錯,支支吾吾地說:
“你們還不知道,我這種吃法,可以解熱清火!”接著,又連果實帶殼一起放進嘴裏一個,咯吱咯吱地大嚼起來。
這時,另外一位當地官員問他:
“大人,你們北方也產菱角嗎?”
縣官未加思索,隨口答道:
“北方也多得很呢。我們家鄉山前山後有的是,山坡上到處都產。”
縣官的話逗得大家哈哈大笑,都差一點兒把嘴裏的飯菜給噴出來。
其實,縣官根本不知道菱角是生長在水中的。大家這麼一笑,弄得縣官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尷尬得很,他也不由得跟著大家一起嘿嘿地笑了起來。
不過,他笑的那個樣子,大概比哭還難看,肯定讓人看了哭笑不得。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是正確對待學問的態度。承認自己的無知,就是進步的開始。而“強以不知以為知”,不僅掩蓋不了自己的無知,反而使自己故步自封,停滯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