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項羽學藝(1 / 1)

秦朝末年,有兩位著名的農民起義軍領袖,一位叫項羽,一位叫劉邦。他們率領農民起義軍推翻了秦王朝的統治後,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又相互爭奪天下。最後,漢王劉邦取得了勝利,建立了漢王朝,當了漢朝的開國皇帝;楚王項羽失敗,走投無路,自殺身亡。我們要講的這個故事,就是楚王項羽小時候的事。

項羽小時候,不大喜歡讀書學習。家裏人讓他識字讀書,他覺得沒有什麼意思,還沒有學會多少個字,就不肯再學了。

他見別人練擊劍,覺得這還挺有意思,就鬧著要去學習擊劍。家裏人想:小孩子本該識字讀書,他不肯學,成天無所事事。“無事”就容易“生非”,要是再學壞了,可就麻煩了。學擊劍也比閑逛好。於是,就答應他去學擊劍。

誰知,學了才幾天的工夫,擊劍的武藝還學得不怎麼樣,項羽見別的孩子學習兵法,他很羨慕,再也無心思學擊劍了,又鬧著要去學兵法。

項羽的叔父叫做項梁,原來是楚國名將項燕的兒子,他精通兵法,見項羽這樣朝三暮四,非常生氣,就批評他說:

“你老是這山望著那山高,學什麼都沒有長性,這怎麼能學好本領呢?”

項羽對叔父的批評很不以為然,不服氣地說:

“識字讀書,頂多能記住幾個人的名字罷了,沒勁;學習擊劍,劍術練得再好,武藝再高,也隻能抵擋個把人,也沒有多大的意思;要學,就該學習能抵擋萬人的本事——兵法!”

所謂“兵法”,在古代是指用兵作戰的策略和方法。項梁聽侄兒這麼一說,覺得項羽還有點兒誌氣。於是,就決定親自教他學習兵法,讓他掌握用兵打仗的本領。

項羽聽說讓他學習兵法,非常高興。開頭幾天,他學得還很起勁。可他剛剛學了不長的時間,隻是粗略地學了一些最普通的軍事常識,許多重要兵法根本還沒有接觸,那新鮮勁兒就過去了,項羽就跟叔父說:

“叔父,我看我學的軍事知識和本領已經差不多了,將來完全夠用了。從今以後,您老可以休息了。”

項梁一聽,覺得這孩子是學什麼都不上心,沒有多大的出息,難以成才。於是,感到心灰意冷,大失所望,無心再繼續培養他。他要是這樣混下去,沒有真才實學和過硬的本領,將來肯定會吃大虧,誤大事。想到這裏,項梁不禁一陣心酸。可又有什麼辦法呢?

項羽這孩子,既無知,又任性,難以造就。從那以後,項梁再也不管他了。

學習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一定要紮紮實實,埋頭鑽研,多下工夫。基礎沒有打好,就好高騖遠,脫離實際,想一步登天,那肯定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