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饒有興致地聽完項橐流利而準確的回答,不住地微笑著點頭,連連說:“好,好!”
孔子剛想要接著再提一些問題繼續考項橐,項橐卻搶先開口了:
“先生,不要隻是你考我。我來考考你,怎麼樣?”
孔子一聽,覺得很有意思,就笑著說:
“那好啊!請你出題目吧。”
項橐故意板起臉,就像大人說話那樣,開口問孔子:
“先生,您說:鵝和鴨為什麼能浮在水麵上?鴻雁和仙鶴為什麼善於鳴叫?鬆柏為什麼冬夏常青?”
孔子想了想,回答說:
“鵝和鴨之所以能浮在水麵上,是因為它們的腳是方形的。鴻雁和仙鶴之所以善於鳴叫,是因為它們的脖子長。鬆柏之所以冬夏常青,那是因為它們的樹心堅實。對嗎?”
項橐聽完,頑皮地一樂,說:
“先生,您回答得不對。魚和鱉都能浮在水麵上,難道它們的腳是方形的嗎?青蛙善於鳴叫,難道它的脖子是長的嗎?胡竹冬夏常青,難道它們的莖心是堅實的嗎?”
孔子聽項橐這麼一反問,無話可說,隻好認錯。
孔子覺得這孩子的知識還挺豐富,就還想繼續考考他。跟他商量行不行,項橐高興地答應說“行”。
孔子說:
“小家夥,你聽著,我再問你幾個問題:你知道天有幾丈高?地有幾丈厚?天上有幾根大梁?地上有幾根柱子?風是從哪裏起的?雨是從哪兒來的?霜產生於什麼地方?露水出在哪裏?”
項橐聽完,稍微想了想,認真地回答說:
“天地相距一萬九千九百九十九丈。地的厚度和天的高度一樣。風是從蒼梧山(這裏是指湖南省的九嶷山)刮起來的。雨是從高空中下來的。霜是來源於天上,露水是百草產生的。天沒有大梁,地也沒有柱子,全靠四處的雲彩,像柱子一樣支撐著的。這有什麼奇怪的呢?”
孔子聽完項橐連珠炮似的回答,他歎服了,再也按捺不住異常興奮的心情,不禁由衷地讚歎說:
“好啊,好啊!實在了不起,真是後生可畏呀!”
思維是人以已有的知識為基礎,對客觀現實的概括、間接的反映。要有優良的思維品質,一是要有豐富的知識,二是要會進行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判斷與推理。學生學習的根本目的就是提升思維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