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一十五章 時光靜好(2 / 3)

因為得到天佑說的消息,天賜的壓力很大。科考為國家掄才大典,尤其這一個縣的縣試,曆來是由知縣主理,因為是科舉的基礎,決定

了無數人能否改變命運的第一道關卡,朝廷很是看重。

尤其是餘杭。

天下剛剛一統的時候,餘杭距離杭都太近,跟著亂過一陣子,縣試也耽擱了一兩年,隨後重新開了考試,可是因為對於大周朝廷的微妙

情緒,參加科考的人並不多。這兩年的情況逐漸好了起來,若是天賜所料不錯,隻怕今年的人數會更加多。

事實也的確如此,僅從報名的情況來看,人數已經超過了前兩年的總和,達到四千餘眾。江南不愧文風鼎盛這四個字,光是一個縣試罷

了,就有這麼多人參加,聯想到舉試情況慘淡的施州,天賜由不得苦笑一聲,打疊了精神安排諸項事宜。

不得不說,天佑來得太過及時了。

除了縣試,衙門裏頭其他的日常工作依舊要照常進行,這麼一來,真正能幫襯著行事的兩人未免都有些不合時宜。張孝武雖是衙門裏頭

出身,對這裏頭的門道摸得清楚,不過小吏是賤業,參加不了科考。而溫皙雖有才華,到底因為戶籍和原本身份不太清楚,也沒參加過科考

。唯一對這些考試的情況比較了解的,倒是天佑。

他已經是秀才身份,雖說還沒考取舉人,不過江陵書院裏頭的師兄們考過的不計其數,他耳濡目染之下,自然有一番見解。

天賜便幹脆將天佑托付給張孝武,委托他們兩個去處理一些雜事。縣試本就有前例可循,需要做的也無非是照例行事罷了,唯一叫人煩

惱的就是瑣事太多,而且事必躬親,需有一個信得過的人來處理才是。

尤其這次人家已經下了決心要讓天賜難看,一些細節上更是要小心行事,莫要自己先出了簍子,讓人抓了把柄。

四月二十,忽然來了一道旨意。皇帝考慮到餘杭臨近杭都,原本便有南唐的一套完備的朝廷設施,不想荒廢了,打算不日南巡,著餘杭

上下官員準備迎駕。而送了旨意來的天使自然不會立即回去,要對南唐原有的各處官衙設施查看一番。杭都太過打眼,餘杭便成了最好的選

擇,而且來傳旨的也不是別人,正是小小的三叔周英。

於公,周英這次過來,除了明麵兒上安排皇帝南巡的事情,還要對原來安在南唐的暗樁再做一次整合,皇帝另有用處。於私,他也是受

了大哥大嫂的托付,來看望一下有孕在身的侄女,正好一舉數得。

周英過來的深意,天賜也還了解不了那麼多的彎彎道道,隻是聽說天使到來,少不得惆悵了一番。又要迎接禦使,又要安排縣試,難免

便有些分身乏術。

又是天佑出了個好點子,他說:“往年在江陵,若是應試的人太多,縣老爺看不過來,也會請了各個書院的山長幫著品評一番。若是哥

哥忙活不過來,何不也請這杭都附近有名的書院來幫忙呢?”

天賜茅塞頓開,若是如此,眼下倒有個最合適也最有名望的人,若是他能來坐鎮一番,豈不是皆大歡喜?

這人自然是原來南唐國子監的祭酒大人。南唐國子監本就是原來舊朝的最高大學,請了原來的校長出來坐鎮一個小小的縣試,誰還能有

意見?便是有營私舞弊的,那些原本找茬的人也隻能捏著鼻子認了。若是出了事,損的可不是祭酒大人的麵子,還會引起更多人的怒火,誰

敢?

四月二十二日,跟著聖旨之後,周英便抵達了餘杭。

四月二十三日,天賜親自去拜訪了祭酒大人,祭酒大人一聽就爽快地應了下來。之前自家孫子的事情,可是多虧了這位新來的知縣老爺

秉公處理,不但懲罰了惡人,出了怨氣,更是讓自家收到了有史以來最多的一筆賠償銀子,全家就算是不吃不喝,也盡夠花用一輩子了。不

過是一個小小縣試,祭酒大人看來簡直就是易如反掌,自然是順水推舟,滿口應承下來。

消息傳出,餘杭上下人心浮動,應試的學童,袖手的秀才老爺、舉人老爺們奔走相告,內容無非就是招子放亮點,莫要做些徒勞的功夫

,反倒給自己臉上不好看。

不提有多少人吞下一口鬱氣不得抒發,天賜倒是真的鬆了口氣,心情也飛揚起來。

周英還有旁事在身,謝絕了天賜的好意,並沒有住進安園,而是包了一家客棧住下。可是帶給小小的東西卻不曾少,滿滿六、七車拉進

了安園裏頭,惹得天賜直笑,說小小和周家的幾個銀兩,全丟在了路途之上。

小小懶得理他。周英過來,自然有其他的事情,不用周英說她也能蒙上幾分,她也懶得去打攪,反正周英忙完了是要來找她的。她隻每

日裏跟孩子溝通感情,收拾準備出生要用的東西就罷了。

縣試安安穩穩地結束了,張榜之後,無一人不滿,天賜懸著的心徹底落回了實處。周英的“瑣事”也處理完畢了,每日裏拉著天賜往杭

都跑,給皇帝安排行宮,麵見留下來的各處南唐舊員,攪得杭州府熱鬧了好一陣子。

小小自己在家養胎,進了五月,她的肚子忽然如同吹氣一般膨脹起來,飯量比平時增加了一倍,胃口也更刁蠻起來。幸好是在餘杭,進

了五月裏,各式新鮮瓜果不要錢一般往安園流水般送著,小小自己都笑,若是放在一般人家,不提別的,就是這水果也消耗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