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彌:更加;彰:明顯。企圖掩蓋事實真象,結果反而更加暴露得清楚了。【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昭公三十一年》。春秋時齊國的大夫崔杼掌管著齊國的軍政大權。

棠公是齊國棠邑的大夫。棠公死後崔杼去吊唁。棠公的妻子棠薑是個絕色美人,崔杼一見到她,就給迷住了。便不顧眾人的勸阻,娶了棠薑。

齊國國君莊公,也是個好色之徒。明知崔杼娶了棠薑,卻與棠薑私通。事情讓崔杼知道了,崔杼非常氣憤,便有意謊稱自己有病,呆在家裏不去上朝。

不久,莊公借探視崔杼的機會,來會棠薑。於是崔杼就設計把莊公殺了。

莊公死後,崔杼立景公為齊國國君,自己做了丞相。

齊國負責撰寫國史的官員是個正直的人,崔抒多次暗示,要他把這事搪塞過去,他卻仍以一個曆史學家的梗直,如實記述,說:“崔杼殺了他的君主。”

殺死自己國家的君主,是大逆不道,為眾人所憎惡,崔杼無法容忍他這樣記載自己,於是就把那個史官給殺了。

繼任的史官本性不改,仍秉筆直書。崔杼想,既然殺一個還不足以堵住你們的嘴,我又何妨再殺一個,看你們怕不怕。崔杼就又把史官殺了。

接著他又殺了第三任史官。

到了第四任史官,仍堅持原則,不為所動。老殺人總不是個事呀,沒辦法,崔杼隻好放棄了自己的努力。

後代人一直把崔杼的這段醜聞說成是“欲蓋彌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