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宏傑
這個民族就是這樣視榮譽重於生命,所以才能有那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一條道走到黑的拚勁兒。
韓國國會數年前通過一項決議,決定禁止所有參加過侵韓戰爭的日本老兵入境(不管身上帶著多少金額的支票或現款),以此作為對日本拒不反省其戰爭罪行並發表不當言詞的反應措施。
2002年4月,日本又一次因為教科書問題激怒了韓國。韓國政府斷然召回了駐日大使,許多城市舉行了聲勢浩大的反日示威。四十多個社會團體呼籲人們抵製日本文化和日本商品。
直到今天,普通韓國人提起日本人當年的暴行依然咬牙切齒,日居時期恥辱的痛苦記憶滲透在韓國社會的方方麵麵各個角落,浸透了韓國社會機體的每一個細胞。恥辱感幾十年來時時刻刻像烈火一樣燒灼著每個韓國人。現代韓國人建設韓國的成功努力背後,隱藏著這樣一個集體潛意識:要證明韓國人絕不是劣等民族。舉一個例子,在足球圈裏,韓國隊和日本隊每一次相遇,都必定是一次針尖對麥芒的劇烈碰撞,非要撞個你死我活。韓國隊可以輸給世界上任何一支球隊,就是不能輸給日本隊,輸給日本隊,全體國人都不答應。過去,他們沒能在戰場上擋住日本人,現在,他們把球場當做戰場的延續,他們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向日本人證明自己絕不是懦夫!這真是一個個性倔強的民族。
他們的國旗雖然用的是老子的八卦圖案,但他們的性格卻一點也不像水,而是像岩石,寸步不讓。
在中國東北的許多城市裏,都矗立著一些日式建築,這是1945年前日本人的遺物。由於施工精良,大多數到現在還保存完好,還在繼續發揮著作用,給城市的街頭平添一些異國情調,有時甚至構成了城市一景。
而在韓國,這個做了三十多年日本殖民地的國家裏,你卻很少看到日式建築,不是沒有過,而是都被韓國人拆了,就像是決意要抹去身體上的疤痕。有選擇地留下幾座,是作為國恥紀念館。再說說中國足球的“恐韓症”。一個擁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泱泱大國的國家隊幾十年來安然接受總是在亞洲的二流球隊中混日子的現實。數十年來,我們在這項體育運動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可是進步始終就是那樣若有若無。
差在哪兒呢?聽聽那個富態的韓國老頭崔殷澤的解釋吧,對中國和韓國足球都有比較深的感受的這位前韓國國家隊教練說,中國隊什麼都不缺,缺的就是他所說的“精神力”。他說,韓國運動員是為榮譽而踢球,職業球員把足球當成了自己的生命,為了贏球死在球場上都可以。而中國隊缺乏的就是必勝的信念和堅持到底的決心。
就是因此,這個人口僅有中國三十分之一,土地僅有中國一百分之一的小國在球場上一次次擊敗了中國隊。
不僅僅是足球,這個不起眼的小國在奧運會、冬奧會乃至各項錦標賽上的表現常常令人刮目相看。韓國選手的韌勁兒和頑強的拚搏精神常常會給他們的對手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亞洲,許多體育項目上,這個國民身體素質並不突出的小國卻都能和中國相抗衡。
這裏麵,有一種精神。
20世紀60年代的一次世界杯預選賽,韓國隊飛赴日本進行比賽。臨行前,韓國總統親自接見了全體隊員,總統簡短地講了一番話,結尾說:“如果輸掉了,你們就不要再過大韓海峽(即日本海峽)了!”
我們絕不會這樣做。真是太氣盛了,太不周密了,太不穩重了,太不老成了,何苦呢?真是不夠智慧,不夠高明。一個堂堂國家領導人,值得為足球這樣一種遊戲如此小題大做嗎?
事實上,這位總統在說這番話的時候,根本沒想到韓國隊會輸,尤其是會在日本輸球。這個民族就是有這麼一股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倔勁兒,這個民族就是這樣視榮譽重於生命,所以才能有那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一條道走到黑的拚勁兒。這個民族的身體裏,流淌著的是年輕而熱烈的未受汙染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