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換成第二個篩子。你要告訴我的消息,如果不是真實的,至少也應該是善意的。”哲人說。
那個人猶豫地說:“不,剛好相反……”哲人再次打斷了他的話:“那麼我們再用第三個篩子。我再問你,這些興奮的消息,是重要的嗎?”
“並不重要。”那個人低著頭地答道。
哲人說:“既然你要告訴我的消息,既不真實,也非善意,更不是重要的,那麼就止住吧!如此,我就不會受到它的影響。”
寓言者說
平庸者往往誇誇其談,不經過大腦便急於到處散播流言。
不必知道太多流言,知道隻是徒增煩惱而已。而那些沒有經過三個篩子篩選的流言更不要傳出來,將心比心,你喜歡別人沒有事實根據地惡意中傷你嗎?
正所謂:流言止於智者。生活之中,你願成為一個熱衷於流言的散播者,還是一位智者?
懂得對流言說“不”,不僅是一種成熟心態的表現,更是真正的智者的行為。
龍蝦與螃蟹
——不要安於現狀
除了舒適安逸的日常生活,適當的冒險活動也可以給你帶來無盡的快樂。
天上刮著大風下著大雨,螃蟹在海灘上踱來踱去,他看見龍蝦正準備駕船出海,螃蟹對它的舉動非常不理解。
“蝦大哥,”螃蟹說,“這樣的天氣還冒險出海,會有危險吧!”
“當然會有些危險,”龍蝦說,“不過,我喜歡在海上與風暴鬥爭。”
“那我陪你一起去,”螃蟹說,“你獨自出海太危險了。”
於是,龍蝦和螃蟹一起出海了,不一會兒,他們離海岸已經非常遙遠了。洶湧的海浪打得小船顛簸起伏。
龍蝦興奮地高喊:“螃蟹老弟,對我來說,鹹滋滋的浪花最能使人振奮,波濤的撞擊簡直使我高興得喘不過氣來。”
“蝦大哥,我發覺我們的船正在往下沉!”螃蟹膽怯地叫著。
“一點不錯,我們是正在下沉。這條舊船到處都是裂縫。勇敢些,蟹老弟,我們本來就是屬於大海的。”
小船果真翻了個身,沉入洶湧的波濤中。
“簡直太不可思議了。”螃蟹驚叫起來。
“走,螃蟹兄弟,我們一起下去。”龍蝦說道。
螃蟹驚恐不安。龍蝦攙著它沿著海底緩步行走。“你看,我們多麼勇敢地冒了次險,我們的一生能有幾次有意義的事情呢!”龍蝦說。螃蟹漸漸覺得好受些。盡管它一向喜歡過安穩的生活,但此時它也發現,這一天雖然曆盡風險,但是卻非常有意義。
一次小小的危機也能讓生活充滿樂趣。
寓言者說
在舒適的環境中生活得久了,人們會逐漸安於現狀,逐漸失去了冒險的信念。這是人性的常態。但是,陽光總在風雨後,所以一點小小的冒險會給本已平淡無奇的生活帶來一點生機和快樂。
喪命的富翁
——金錢是把雙刃劍
有個富翁,不幸被急流衝翻了船,於是他爬上溪間的石頭,不停地大喊救命。一個年輕人聽見了,奮不顧身地逆流前行蕩舟營救。由於山洪下瀉而漸漲的湍流,他的船隻行進得異常緩慢。
“快呀!”富翁高喊,“如果你救了我,我給你一千塊!”船速度依然沒能提升。
“用力劃啊!如果你救了我,我給你兩千塊。”青年用力地劃著,但是既要向前,又要抵抗水流的阻力,船速還是提不上去。
“水在上漲,你用力呀!”富翁聲嘶力竭,“我給你五千塊!”這時,洪流已經淹到他足下的石頭上。青年的船離他已不遠了,但他仍嫌緩慢。
“我給你一萬塊,用力呀!”富翁的腳,已經完全浸泡在了水中。但是船速反倒愈加緩慢了。“我給你五萬……”富翁還來不及把話說完,已被一個大浪擊下岩石,被吞沒在了洪流中,無影無蹤。
青年沮喪地回到岸上,放聲痛哭:“當初我隻想救他一命,但是,他卻說要送我錢,而且一次又一次地增加。我心裏盤算,隻要劃慢一點點,就可能多出幾萬元的收入,我哪裏知道,就因為慢了這麼一下,竟然使他被水卷走了,唉,是我害了他啊!”
不過,青年又有些費解:“當我心裏隻有‘義’,而沒有想到‘利’的時候,他為什麼突然要說給我錢呢?”
寓言者說
哈伯德的一句話說得好:金錢本身沒有價值,它隻是衡量人類欲望的尺度。將自己的欲望建立在金錢上,這就是愚蠢的實利主義。
金錢不是萬能的,不要認為有了錢一切都會成功,有時恰恰相反,越多的錢,帶來的災難也就會越多。
小和尚與師父的對話
——隻有行動才是有生命力的
光有語言沒有行動,就像木魚隻會說“咚咚咚”一樣,終成不了佛,你終身隻能平庸無為。
一個小和尚向師父請教:“我們寺內,千年以來出了無數的高僧、無數的名師,佛堂內化育過無數的眾生,可是,我們佛桌上那隻木魚聽過多少經書,受過多少佛號,為什麼現在還是一隻木魚,一直沒有得道成佛呢?”
老師父微微一笑問他:“你到寺裏多長時間了呢?”
小沙彌說:“已經兩年了。”
老師父問:“知道怎麼念經?”
小沙彌說:“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