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的朋友再去找了洛克菲勒財團的董事長,並告訴他:“我的這個年輕朋友,是世界銀行的副總裁,並且即將成為總統的女婿。你覺得怎麼樣?你是否認為他有資格成為洛克菲勒財團的董事?”洛克菲勒財團董事長想了一會兒也答應了。
老人的朋友最後去找了總統,自信滿滿地對總統說道:“我非常榮幸地向您推薦這位年輕人,別看他這麼年輕,他現在已經是世界銀行的副總裁、洛克菲勒財團的董事了。您願意他成為您女兒的丈夫嗎?”
最後,如老人臨終所願,他的兒子成為了世界銀行的副總裁、洛克菲勒財團的董事和總統的女婿。
寓言者說
這個故事自然是虛構的,在真實生活中也沒有可操作性。但是從中我們看到了“資源規劃”的重要性。很多時候,強大的力量正是來自於各種有效資源的正確整合。有效的資源整合是一種高效率的工作方式,而且能夠使我們的工作進行得更加順利。
不一般的促銷會
——行動是成功的關鍵
美國一大公司的經理在一次促銷會上,請與會者都站立起來,找尋自己座椅下有什麼。
結果每個人都在自己的椅子下找到了錢,最少的撿到一枚硬幣,最多的拿到了100美元。
這位經理說:“這些錢都是你們的了,但你們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沒有人能猜出原因。最後經理說:“我隻想告訴大家,坐著不動是永遠也賺不到錢的。”
寓言者說
“坐著不動是永遠也賺不到錢的”,這位經理的話語很有意思。成功不在於你知道的多少而是在於你做的多少。想要獲取成功必須在最短的時間裏采取最大量的行動。
老板與工人
——做事應講求效率與方法
有個工人在一個木材廠得到了一份報酬豐厚的工作,他決定認真幹下去。
上班第一天,老板就給了他一把斧頭,並告訴他每天的工作就是砍樹。於是這個工人勤奮地工作起來。一天時間裏,他砍了19棵樹。老板很高興地鼓勵他,誇獎他幹得不錯。工人聽了很興奮,第二天,他更加積極拚命地幹起活來,但是卻隻砍了16棵。第三天,工人用雙倍的激情進行工作,可是隻砍了10棵。
工人感到很慚愧,他覺得自己太沒用了,於是前去向老板道歉,說自己越賣力反而越幹不好。老板問他:“你多長時間磨一次斧子?”工人一聽愣了,他回答道:“磨斧子?我整天忙著砍樹,哪來的時間去磨斧子呀!”
寓言者說
磨刀不誤砍柴工。做什麼事情都應該講究效率和方法,一味地蠻幹不僅解決不了問題,甚至還會使事情惡化。
不要一味地蠻幹,在做之前要想好方法,做之時更要講究效率。否則,即使用了12分的努力,也隻能達到別人一半的成果。不要一味地埋頭苦幹,必要的時候還是要抬頭看一看,不僅看看別人如何做,更要看看自己是否注重了效率。
毫無收獲的獵人
——今日事,今日畢
獵人帶著他的袋子、彈藥、獵槍和獵狗出發了,雖然人人都勸說他在出門之前裝好彈藥,他還是扛著空槍走了。
“廢話,”他嚷著,“以前我沒有外出過嗎?而且不見得我出生以來,天空中就隻有一隻麻雀呀!我走到那裏,得花一個鍾頭,這段時間裏哪怕我要裝100回子彈,時間也很充裕。”
然而,他在沼澤地的途中,就發現一大群密密地浮在水麵上的野鴨,如果他出發前裝了子彈的話。獵人一槍就能打中六七隻,毫無疑問,他能吃一個禮拜。
在他匆忙裝上子彈時,野鴨已經發出一聲叫喚,一齊飛起來消失了。
更糟糕的是,天空又突然降起雨來。獵人渾身濕透了,袋子空空如也,隻好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去了。
寓言者說
每天都有成功的事出現,成功的人每天都有事做。今天的事是新鮮的,與昨天的不同,明天也自有明天的事。所以今天的事,千萬不要拖拉到明天。
喪命的修士
——應主動尋找機會
一位修士大意跌入了水流湍急的河裏,但他並沒有驚慌失措,因為他相信上帝一定會營救他的。這時正好有人從岸邊經過,但他想上帝會來救他的,於是便沒有大聲求救。
當河水把他卷到河中心時,他發現前方有一根浮木,但他又想上帝會救他的,於是照舊在水中撲騰,一會兒浮一會兒沉。最後被淹死了。
修士死後,他的靈魂憤憤地質問上帝:“我是一位如此虔誠的傳教士,可你為什麼不救我呢?”上帝奇怪地問:“我還鬱悶呢,我給了你兩次機會,為什麼你都沒有抓住並好好利用呢?”
寓言者說
機會擺在麵前,要靠自己去抓住。優秀的人不去抱怨機會不來臨,或是等待機會的來臨,而是主動去尋找機會、抓住機會。
機會隨時都有,看你有沒一雙慧眼。在你不停抱怨機會為什麼不降臨的時候,其實你已經錯過了許多機會了。
老王的家庭生活
——學會用行動讓夢想成為現實
結婚快30年的老王現已50歲,但他經常抱怨家庭生活不美滿。在與谘詢專家的交談中,他指出他早已對自己的婚姻生活感到不滿。他說:“我們的婚姻一直都不理想,從開始就如此。”醫生問他為什麼不早離婚,而是拖延了這麼久,他坦率地回答道:“我總是希望情況會有所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