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學的富翁
——GDP不能衡量一切
有兩個非常好學的富翁,一起參加了MBA的學習,因此經常聚一塊為一些深奧的經濟學理論爭辯不休。
一天晚飯後,兩個富翁一同去散步,為了某個經濟學問題,又爭了起來,正在不分上下的時候,他們突然看見前麵的草坪上有一堆狗屎。甲對乙說:“如果你能把它吃下去,我願意付你五千萬!”五千萬元的誘惑可真誘人,吃還是不吃呢?乙掏出紙筆,進行了縝密的數學計算,很快算出了經濟學上的最優解——吃!於是甲損失了五千萬元,當然,乙的這頓加餐吃得也並不容易。
兩個人繼續散步,突然在前麵又發現了一堆狗屎,乙開始劇烈地反胃,而甲也有點心疼剛才花掉的五千萬。恰在此時乙說:“你要是把它吃下去,我也給你五千萬元。”於是,不同的計算方法,相同的計算結果——吃!甲心滿意足地收回了失去的五千萬元,而乙似乎也找到了心理平衡。
往回走的時候,兩個人越想越不對勁:鬧了半天什麼也沒有得到,卻白白地吃了兩堆狗屎!兩個富翁後悔地號啕大哭起來……他們想不通,隻好去請教他們的導師,希望他能給出合理的解釋。
聽了兩位富翁的故事,沒想到泰鬥也號啕大哭起來。好不容易等情緒穩定了一點,泰鬥又顫抖著舉起一根手指頭,無比激動地說:“一個億啊!一個億啊!我親愛的同學,我代表祖國和人民感謝你們,你們隻是吃了兩堆狗屎,就為國家的GDP貢獻了一個億!”
寓言者說
GDP也許可以衡量很多事物,但它所囊括的並不都是那些使我們的生活有意義的東西。
GDP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最重要的經濟指標,但同時經濟的發展,並不總是給人們帶來福利。經濟在發展的同時,也會給社會、環境帶來一定的破壞,而GDP並不能正確地區分出這其中的痛苦和幸福,它甚至把一些對人類有害的東西也當做“幸福”計算到它的內涵之中了。
人們將“不幸事件”也統統當做人們創造的財富、人類的福利津津樂道地統計到國民收入之中去了。麵對這樣的結果,人們也無可奈何,畢竟它提供了一個簡潔、明了、便捷,而且具有可比性的經濟指標。
賣水的小農夫
——要善於開辟新商機
19世紀中葉,美國加州傳來發現金礦的消息。很多人認為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發財機會,於是奔往加州。17歲的小農夫亞默爾也加入了這支龐大的淘
金隊伍,他同大家一樣,曆經千辛萬苦,來到了加州。
越來越多的人蜂擁而至,一時間加州遍布淘金者,而金子自然也越來越難淘。不但金子難淘,而且淘金人的生活也越來越艱苦。當地氣候幹燥,水資源奇缺,許多不幸的淘金者不但沒有圓致富夢,反而葬身此地。
小亞默爾和大多數人一樣,經過一段時間的不懈努力,不但沒有發現黃金,反而被饑渴折磨得半死。一天,望著水袋中僅剩的丁點兒舍不得喝的水,聽著周圍人對缺水的抱怨,亞默爾忽發奇想:淘金的希望太渺茫了,還不如賣水呢。
於是亞默爾毅然放棄挖掘金礦,將手中挖金礦的工具變成了挖水渠的工具,從遠方將河水引入水池,用細紗過濾,變為清涼可口的飲用水。然後將水裝進桶裏,挑到山穀一壺一壺地出售給找金礦的人。
當時有人嘲笑亞默爾,說他胸無大誌:“曆盡艱辛地到加州來,不挖金子,卻幹起這種沒什麼利潤的小買賣,這種生意在哪兒不能幹,何必跑到這兒來?”
亞默爾不為所動,繼續賣他的水。心想:哪裏有這樣好的買賣,把幾乎無成本的水賣出去!
結果,淘金者都兩手空空回家,而亞默爾卻在很短的時間裏靠賣水賺到了幾千美元,在當時這算得上是一筆非常可觀的財富了。
寓言者說
當所有的人都認為某一件事能夠致富時,通常這件事情已然競爭過度
了,此時如果能夠另辟蹊徑很可能會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避開過度競
爭的熱門產業轉而開辟熱門產業的輔助性產業
就是另一條致富的道路。
一群蜜蜂
——節儉也有負麵效應
因為整個冬春季節遭受大旱,山野裏一片荒蕪。一群蜜蜂為了尋求新的幸福生活,離開桃花源來到了一個嶄新的山穀。出於對新生活的追求,蜜蜂群裏產生了兩種不同的觀點,於是蜂群被一分為二。
一群蜜蜂為了追求奢侈的生活,貸款建設蜂巢、購買飛機和花房,揮霍無度。結果,這個蜂群很快興旺發達。另一個蜂群卻與它們截然相反,它們追求節儉,不肯營建新的蜂巢,也不肯吃美味佳肴。然而,這個蜂群卻日趨衰落。
這就是經濟學上最著名的“節儉悖論”。在西方經濟學史上,“節儉悖論”曾經讓許多經濟學家倍感困惑,但經濟學家凱恩斯卻從故事中看到了刺激消費和增加總需求對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受到啟發後,他進一步論證了“節儉悖論”。
寓言者說
的確,節儉是一種傳統美德。從理論上講,節儉是個人積累財富最常用的方式。從微觀上分析,某個家庭勤儉持家,減少浪費,增加儲蓄,往往可以發家致富。節製消費增加儲蓄會增加個人財富,對個人是件好事,但同時會減少國民收入引起蕭條,對國民經濟卻是件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