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國人哀駘
——愛是最美的語言
春秋時期一名叫哀駘的衛國人,他的容貌雖然很醜陋,可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都非常喜歡和他相處,感覺他特別親近隨和,舍不得離去。有一些女人甚至說:“做他的小妾比做其他人的妻子都幸福。”
他既沒錢,又沒有權力,也沒有什麼高深的理論和顯赫的功績,可是外表粗陋、其貌不揚的人卻受到幾乎所有人的愛戴和讚美,這使得魯國的國君魯哀公驚歎不已,於是就派人把他邀請到魯國,觀察他的言行。
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魯哀公覺得哀駘在平淡中確有不少過人之處,不到一年,就很信任他了。沒過多久,宰相的位置空缺,魯哀公便讓他擔任宰相管理國事,可他卻淡淡然沒有心思做官,雖在哀公的再三請求下參議了國事,但不久就放棄了高位厚祿,回到他在衛國的簡陋的小屋子中去了。
對此,魯哀公請教於孔子:“他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
孔子回答:“我曾經在楚國見到一群小豬在剛死的母豬身上吃奶,沒過多久都驚恐地逃開了,因為小豬感覺不到母豬活著時的那種親切的感覺了。可見小豬愛母豬不是愛它的形體,而是愛主宰它形體的精神,愛它內在的品性。哀駘這個人雖然外表醜陋,但他的品德和才情等內在美必然已超越一般人非常之多,所以您和其他人才喜愛他。”
寓言者說
大家之所以認為哀駘美,大概是因為他有愛心吧!愛是最美的語言、最美的形態,每個人都喜歡。
聰明的回答
——遇到困難時多想想別的辦法
南朝齊國的王僧虔是著名書法家,書聖王羲之的孫子。他稟賦優異,尤其是隸書的天賦不同凡響,頗負盛名。
齊高帝也極其喜歡書法。一天,齊高帝召見王僧虔,叫人拿出文房四寶,讓王僧虔現場獻字,以便仔細揣摩、欣賞他的書法藝術。
王僧虔揮毫灑墨,瀟灑自如,一會兒時間,就寫好了一首詩,可謂是字字珠璣,得到文武百官的一陣熱烈掌聲。
齊高帝不甘示弱,馬上拿起筆,寫了一首詩,字跡蒼勁,書法氣勢縱橫,同樣贏得了文武百官的滿堂喝彩。
齊高帝興致極高,即興問了王僧虔一個問題:“朕和你的書法造詣究竟誰更高一籌呢?”
聽到突如其來的問題,王僧虔沒有任何準備,聽後不禁愣了一會兒。他想,從書法的實力來看,齊高帝確實略遜一籌,可是如果說自己優於皇上,這樣皇上必定會認為顏麵盡失。可是,如果昧著良心說自己的書法略差一點,萬一被誤認為是故意欺騙聖上,豈不也是犯下了欺君之罪,一樣沒有好下場。他左右為難,一時不知該怎麼回答,甚至文武百官也不禁替他捏著一把汗。
片刻之後,聰慧的王僧虔畢恭畢敬地對皇上說:“臣的書法,可謂是人臣第一;但皇上的書法,則一定在皇中稱王。”話音剛落,氣氛頓時活躍起來。齊高帝讚賞他答得好,同時文武百官也佩服他答得巧妙。
撫軍譚繼恂為討好剛上任當湖北總督的張之洞,每到節日時,總主動設宴招待他。不料席間兩人因長江的寬度吵得麵紅耳赤,不可開交。張之洞認為,長江寬七裏三,但是譚繼恂說,長江寬五裏三。他們認為自己對,互不相讓,眼看著氣氛越來越緊迫,席間之人誰也不敢出來勸阻。
這時候,座位在末座的江夏知縣陳樹屏答:“兩位大人所說的全對,長江水漲的時候寬七裏三,水落的時候寬五裏三。”
這話為兩人解了圍,兩人捧腹大笑。在麵對兩難選擇的困境時,擺脫非此即彼慣性思維的束縛,開拓雙贏的想法,往往會取得皆大歡喜的結果。
寓言者說
隻會非此即彼的人是死腦筋,會折中的人是靈活腦筋,能麵麵俱到的人才真正是好腦筋。解決問題的辦法有很多,若有讓人不知如何選擇的難題,我們應再找其他方法解決。
紡織比賽
——心中要有他人
有一天,蜘蛛和蠶決定在紡織上一決高下。
在比賽之前,它倆先把黃鶯鳥邀請過來做裁判,確定了比賽時間,敗者要獻給勝者豐厚的禮物。
蜘蛛為了爭得第一,就飛步跑到簷下,幾把梭兒一塊抽絲,很快就織出了一個大網,高聲喊叫:“黃鶯!黃鶯!快來看我!”黃鶯飛到蜘蛛麵前去看,高興地說:“你織這麼大網有何用?”蜘蛛回答說:“我靠這個捕食的。”
蠶兒的梭兒也不慢,沒過多久就織出了一個潔白的繭,也立刻來找黃鶯,黃鶯也很高興地說:“你為什麼不留一根絲?”蠶兒說:“我所有的絲都是用來給人們做衣裳的。”黃鶯聽後想了一會說:“蜘蛛雖然織得飛快,但它隻想到自己不顧別人;蠶雖慢了些,它卻把自己的勞動成果無私地奉獻給人們,讓人們有衣服穿,蠶的高尚品德,應該把第一名給蠶。”
寓言者說
蠶和蜘蛛都是抽絲的能手,可是蠶的絲是無私奉獻給人們的,而蜘蛛卻全是為了它自己;一樣的道理,隻有心中時刻裝有他人的人,才能算得上是品德高尚的人。
董事長的損失
——珍惜人脈
他在一家大公司裏任董事長。當他的公司財源廣進時,他用汽車軋死了鄰居家才半大的鴨子,但他沒有絲毫歉疚,還覺得是鴨子擋了他的路;他的狗跟著他散步時,衝鄰居家的小男孩齜牙咧嘴,把小男孩嚇哭了,他卻十分鄙夷地看了小男孩一眼;裝修自己的車庫時,他怕小山似的建材礙事,便放在別人家門口……因為這些事情,鄰居從來都不搭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