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當饑餓的猴子躺在冰冷的床上時,它懊悔不已:“我怎麼能扔掉了海蝦呢?海蝦在市場上雖然價錢不高,但一網下來,總不至於餓肚子吧。”於是,它又發誓明天隻捕海蝦。
第二天,猴子又按照自己的誓言去捕魚。沒想到一網下去,海蝦又被黃魚取代。於是,它又把黃魚都放回了大海。當它兩手空空,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時,猴子再次後悔了,決定明天隻捕黃魚。
第三天,它又按照自己的誓言去捕魚。然而,總是事與願違。於是,猴子又一次空手而歸。
後來,因為實際與誓言不符,猴子被餓死了。
寓言者說
過於苛求便等於刻板,不懂得隨實際變化而變通。人性中不善於與時俱進、固守老觀念和舊規矩的因素,在無形之中束縛自己的行為。
誓言本應隻是一個督促人行動的約定,而不能成為製約人行為的模具,更不能因此而影響我們的行動。
固守死板的誓言而不知變通,一次一次地後悔,一遍一遍地更改誓言,最終隻會落得個“竹籃打水一場空”。
樹上的小毛蟲
——要順其自然
一隻小毛蟲懶懶地趴在一片新葉上,用好奇的目光貪婪地搜尋著周圍的一切:森林裏的昆蟲們在歡歌曼舞,飛的飛,跑的跑,又唱又跳……到處生機勃勃。看著看著,小毛蟲默默低下了頭,隻有自己,被拋棄在旁,既不會跑,也不會飛。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它才能挪動一點點。當小毛蟲笨拙地從一片葉子爬到另一片葉子上時,覺得自己仿佛周遊了整個世界。
盡管如此,小毛蟲並不失落,也不羨慕忙碌的昆蟲們,因為它懂得:我要做自己該做的事情。一隻普通的小毛蟲所做的應該是學會吐纖細的銀絲,編織一間牢固的繭房。
小毛蟲一刻也沒有耽擱,盡心竭力地建構著屬於自己的“小屋”,期限臨近,它已經把自己從頭到腳裹進了溫暖的繭子裏。
“以後會麼樣呢?”與世隔絕的小毛蟲眨著雙眼自言自語道。
“一切都會按自然規律發展,你要有耐心。”一個聲音在小毛蟲耳邊響了起來,“以後你就明白了。”
時間不知過去了多久,有一天,小毛蟲醒了過來,然而它已經不再是從前笨手笨腳的自己了,它靈巧地從繭裏掙脫出來,驚奇地發現,在自己身上生出一對輕盈的翅膀,翅膀上麵布滿了色彩斑斕的花紋。小毛蟲高興地舞動著雙翅,美麗的翅膀好似鮮豔的調色盤,絢麗而奪目,其他的昆蟲紛紛投來羨慕的目光。小毛蟲已是可愛的蝴蝶,從葉子上飄然而起,漸漸地消失在藍色的霧靄之中。
寓言者說
順其自然,做自己該做的事情,不悲觀不失望,不羨慕他人,平靜地對待自己的生活。這樣生活就會既收獲充實,又不失精彩。
朝政大臣野田聖子
——學會敬業
在日本,有這樣一個故事流傳著,那就是關於當今政府郵政大臣野田聖子的故事。
那一年,剛剛畢業的野田聖子找到了她的第一份工作——在東京帝國酒店做服務員。可是她萬萬沒想到,酒店經理分配給她的工作竟是洗廁所!
細皮嫩肉、喜愛幹淨的聖子聽說這一安排時,當時就哇哇大哭了起來。的確,這是一個沒人愛幹的活,不說視覺、嗅覺還有體力,光心理上的壓力已足以讓人難以承受。
怎麼辦?聖子反複地問著自己,但最終她還是一抹眼淚接受了這個安排:這是我人生的第一步,我必須要做個最出色的人!
就這樣,她始終興奮地洗著廁所。她相信,如果充分努力,總有一天她能出色到讓上司對她心服口服的地步。為了表明自己洗的廁所確實達到了酒店所想要的“光潔如新”的程度,她不止一次在客人麵前喝過廁水。
由於這段經曆的存在,聖子很漂亮地邁好了她人生的第一步,並借以開始了自己不斷成功的曆程。
多年後,當記者采訪她時,她滿含深情地講了這個故事,而且在最後加了一句立刻傳遍全世界的話:上帝特別疼愛我,所以讓我洗廁所。
寓言者說
無論你做什麼都不是問題,關鍵是你怎麼做一件事。無論什麼樣的職業,都有一個明確的共同內涵以及精神要求:敬業。
辛勤工作的螞蟻
——不要嘲笑努力工作的人
炎炎夏季的一個正午,一隻螞蟻辛勤地在田裏來回忙碌,收集麥粒,為冬天的貯糧而努力著。蜣螂看到了說:“為什麼要這樣賣命工作呢?現在天氣好,一起來玩耍不是更好嗎?”
螞蟻回以一笑,繼續忙碌。到了冬天,厚厚的大雪把蜣螂的食物——牛糞全掩蓋了,蜣螂隻好餓著肚子來找螞蟻,請求分給它們一點食物。螞蟻說道:“蜣螂啊!在我努力工作的時候你嘲笑我,如果那時你也一起工作的話,現在就不至於因為缺乏食物吃而放下尊嚴乞求我了。”
寓言者說
永遠不嘲笑努力工作的人,因為他們是在築造保護生命的巢穴。安於現狀就意味著走下坡路,因此要時刻避免懈怠帶來的滅亡。
布萊迪的困惑
——讓自己行動起來
布萊迪剛剛畢業,對他來說,被一家大型報社錄取為記者真是個奇跡。但一想到以後要跟許多陌生的人打交道,靦腆的他就非常發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