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奈之下,怒氣衝衝的約翰隻能打電話給這家經銷商特意為他指派的跟蹤服務人員。對方聽清原委以後,向約翰說了“對不起”,表示一定會處理好此事,並說可以代約翰付完取車未成的路費。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在這以後,這家經銷商再也沒有和約翰做過一單生意,還斷言:“約翰在他的公司算是待到頭了。”
果然,沒過多久,約翰就由於監守自盜而被炒了魷魚。眾人紛紛佩服經銷商的先知先覺,經銷商卻淡淡一笑道:“這很明顯嘛,那是由於他早已變成了不守規矩的人。”
寓言者說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不光是一條社會公認的規則,更是一條人生鐵律。當一個人不再看重生活或工作的規矩時,他也就遊蕩在危險的邊緣了。
富農的遺產
——隻有努力,才有收獲
一位富農,彌留之際把孩子們都召集到自己麵前說:“你們萬萬不能賣掉家產和土地,那是祖業產,地裏埋著財寶,雖然我不知道具體在哪裏,但你們隻要挖掘,就一定能成功,秋收後你們就去翻地,每個地方都別落下。”
父親說完便去世了,孩子們根據爸爸的臨終囑托把地裏翻了個遍。一年過去了,雖然財寶沒有找到,不過地裏的收成比往年要好得多。多年後,財寶依然沒找到,但他們終於悟出了父親臨死前暗示的道理,那便是勞動創造財富。
寓言者說
不努力便沒有飯吃。那些不是用自己血汗收獲的人,就無法感受到那份成就感。隻有真正了解勞動的意義,才能體會到收獲的價值。
富翁家的廚師
——做事要各司其職
有一個身價千萬的富翁,以享受美食為人間特大的樂事,時常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地宴請賓客,所以他家的廚房又大又寬,且人手極多。由於管家能幹,所以這麼多人也不顯亂,而是各負其責,有秩有序,該挑水的挑水,該洗菜的洗菜,煮飯的、燒柴的、切肉的等等,都是各司其職。
由於廚房的工人們每日都做著相同的事情,日子一久大家便都慢慢煩了。於是,他們瞞著管家,悄悄地商量互相換一換活兒幹,因為誰都覺得別人的工作新鮮又輕鬆。所以,原來挑水的變成了洗菜的,洗菜的換成了切菜的,切菜的變成了煮飯的……
互相交換工作後,大家都興奮地展開了新一天的忙碌。恰逢這天富翁邀請了幾位老朋友到家裏小聚,於是工人們誰都想大顯身手,顯示自己樣樣能行。可一個小時過去了,兩個小時過去了……富翁安排的酒席卻始終不見上來。管家急了,趕緊跑到廚房去催,但是他剛一進廚房,便發現大事不妙。隻見廚房裏人們全部手忙腳亂,每個職位好像都換了新人。切菜的正捂著被刀切破的手指哭喊“哎喲”;燒火的正努力把火吹大,卻引來滿屋子的煙霧;煮飯的也在大聲呼叫“米飯糊了”。
最終,他們沒有聽見半句讚揚之話,還都被臭罵了一頓,以後再不敢這樣胡鬧了。
寓言者說
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又互相合作,事情才可能做得圓滿。異想天開,去做超出自身能力的事,最終隻會讓事情一團糟,誤人誤己。
愛德華的資助
——尋找事半功倍的方法
愛德華·查列弗先生為資助一名童軍參加世界童軍比賽,急需一筆經費,於是就前往當時美國一家著名的大公司,拜見其董事長,希望他能傾囊相助。
在拜見他之前,愛德華·查列弗聽說那位董事長曾經開過一張麵額120萬美金的支票,後來那張支票因故作廢,他還特地將之裱起來,釘在牆上以作紀念。
所以當愛德華·查列弗一踏進他辦公室後,立即提起此事,希望參觀一下他這張裝裱起來的支票。愛德華·查利弗告訴董事長,自己從未見過任何人如此慈善地開具過120萬美金的支票,很想見識一下,好回去向小童軍們宣揚。董事長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並將當時開支票的情形一五一十說給查列弗聽。
查利弗先生並沒一進門就提起童軍的事,更未提到籌措經費的事,他提到的隻是他認為對方一定很感興趣的事,結果呢?
說完支票的故事,未等查列弗提及,董事長就主動問他今天為何事而來,於是他才詳細地說明來意。出乎意料,董事長不僅答應了愛德華的要求,而且還答應額外讚助5個童軍去參加比賽,並且要親自帶隊,負責他們的全部日常開銷。另外還親筆寫了封推薦函,要求歐洲分公司的主管,提供他們所需的一切服務。最後愛德華·查列弗先生滿載而歸。
當時,若非事前知道對方的興趣所在,話不投機的話,事情恐怕就沒那麼順利了。
寓言者說
要想獲得自己的利益,就需要活用溝通技巧。對於陌生人,若是直接提出個人要求,必然會顯得唐突。如果可以按照對方興趣點及利益點進行溝通,就會很容易增進雙方情感交流,達成個人願望也將容易得多。
老人與青年
——成功需要奮鬥
有一個心態甚高的年輕人,畢業十年來,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他覺得自己懷才不遇,對社會也感到失望透頂。絕望之下,他來到大海邊,打算就此結束短暫而沒有建樹的一生。
這時,正好有一位老者從這裏走過。老人問他為什麼要尋短見,他說自己得不到別人和社會的認可,沒有人欣賞並且重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