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他叩門說明來意。“你真的什麼都不想要求,並且滿足於現狀了嗎?”老人問他。“那當然,我擁有我所需要的一切。”
“若果真如此,那您為何還要來要這塊土地呢?”
寓言者說
得隴望蜀,人的欲望永遠不可能得到滿足,越是富有的人,其占有欲也越強烈。人世間的種種不滿足是大多數痛苦的源頭——企圖通過物質的快樂來滿足精神的快樂是不可能的。
“富二代”和“窮二代”
——凡事要靠自己
從前,傳說在一個小鎮上有兩戶人家,一戶在鎮上可以稱得上是首富,家財萬貫,過著優越自在的生活。另一戶人家僅有兩間住房幾畝地,天天勤勞工作卻仍然過著節衣縮食的生活。兩戶人家都各有兩個男孩,富家子弟衣食無憂,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貧困人家的男孩整日幫助大人做些零活,以維持溫飽。
後來兩家孩子都長成大人,富家子弟仍然靠著自家的財富,不去謀求生計,反而遊手好閑,放蕩不羈,每天出入於茶樓酒肆,與那些富豪子弟一同過著奢侈的生活。而貧困人家的兩個男孩,一個去求師學了裁縫手藝,一個去學了木工技能,以求獲得一技之長將來養家糊口。
十年後,兩戶人家的境況都發生了很大的變遷。富家子弟由於好逸惡勞,不務正業,並且染上了賭博和吸食鴉片的惡習,最終家財敗盡,淪為沿街乞食之人。貧家子弟已經各立門戶,一個成為裁製衣服的大師,一個成為修建房屋的巧匠,衣食住行皆與原來不同。
寓言者說
靠財產過活,財盡則路盡;靠本事吃飯,大可生活無憂。
長者的寶物
——要正確運用財富
有一天,一位長者得到了世間最稀有、最寶貴的檀香木做的金色盒子,長者對人宣布:“我要把這寶貴的東西,贈送給世間最貧窮的人。”
於是很多貧窮的人就來向他索要這個金色盒子,但這一個人來要,長者說:“你不是世界上最貧窮的人!”那一個人來要,長者也說:“你不是世間最貧窮的人!”大家很疑惑地問他:“你是真心要把這個金色盒子送給別人嗎?”
長者回答說:“我這個金色盒子要送給世間最貧窮的人,但誰是最貧窮的人呢?我告訴你們,不是別人,正是我們的國王,他才是世間最貧窮的人。”
這個消息漸漸傳到了國王的耳朵裏,國王非常生氣:
“哼!我是一國之君,怎麼能說我是世間最貧窮的人呢?去!把那老家夥給我叫來!”
長者被帶來見國王。國王將他帶到收藏珍寶的房間裏,問長者說:
“你可知道這是什麼地方?”
長者說:“我想這是收藏黃金的金庫。”
“那又是什麼地方呢?”
“那應該是收藏銀子的銀庫。”
“那裏呢?”
“那是收藏財寶的寶庫。”
國王便大聲責問道:“既然你知道我有金庫、銀庫,以及這麼豐富的財寶,為什麼要在外麵散布謠言,說我是這世界上最貧窮的人呢?”
老者笑道:“陛下,雖然你很富有,但是你從不愛護勞苦人民,不知道做一些福利人民的事業。雖然有錢卻不會使用,這不正是世間最貧窮的人嗎?”
寓言者說
有個哲人曾經說過,人的財富,隻有在被使用的時候,才是最有價值的,不然都是一些無意義的數字罷了。這個財富,有物質的,也有精神的,隻有付出和給予,才是享用的時機。
魚鷹的結局
——學會因勢而變
有個擁有魚塘的人,每年都靠這個魚塘賺些錢來養活家人。可是魚塘附近有好多魚鷹,常常一群群地來抓魚吃,養魚人為此很是發愁。
有一天,魚鷹又來吃魚,養魚人趕忙去趕它們,魚鷹受驚逃跑了。養魚人靈機一動,想出個好辦法。他紮了一個伸開兩臂、穿著蓑衣、戴著鬥笠的稻草人,其手裏還拿了一根竹竿,就像一個養魚人的樣子。養魚人把稻草人插在魚塘裏嚇唬魚鷹。起初,魚鷹以為是真人,隻敢在上空盤旋,一點都不敢靠近它。
那幾天,魚果然沒被魚鷹吃掉。可是漸漸地,魚鷹發現魚塘裏的人總一動不動,就起了疑心,不斷地大著膽子飛下來看。很快它們就發現這是個假人,於是又開始了啄魚。魚鷹吃了一條條的魚,肚子吃飽了,就站在草人的鬥笠上,很悠閑的曬著太陽休息,還不停地發出“假假、假假”的叫聲。
養魚人看著洋洋得意的魚鷹,他決定另想他法。
趁著魚鷹飛走之即,養魚人悄悄把草人從魚塘裏拔出來拿走了,自己披上蓑衣,戴上鬥笠,手裏拿根竹竿,像稻草人一樣伸開雙臂立在魚塘裏麵。
片刻魚鷹又趕了回來,又放心大膽地下來吃魚。吃得飽飽的,魚鷹又飛到養魚人的鬥笠上休息,“假假、假假”地叫喚著。養魚人趁魚鷹不留神,一把抓起一隻魚鷹。魚鷹使勁地鼓動翅膀,可是怎麼也掙不脫。養魚人笑嗬嗬地說:“原先是假的,這回可不假!”
寓言者說
事物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如果一成不變地憑經驗辦事,不注意發現新情況,免不了會吃大虧。
市場的需求是不斷變化的,當需求變化之時,也正是財富發生轉移的時刻,所以,一定要把準市場需求的脈搏,根據市場的需求來製訂自己的投資計劃。